农民工是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无形之中维护着城市流动的庞杂血脉。近年来,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省人社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悉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工作部署,最大程度发挥农民工的战略性资源作用,抓实抓细农民工各项工作。
一、聚焦队伍强,党建引领充实后备力量
始终坚持用好农民工人才,提高干部队伍中农民工比例,用“家乡人”服务好家乡。
一是深入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2021年发展农民工党员58人。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培养优秀农民工。截至目前,培养村党组织书记中优秀农民工和致富能手70名,占全区村党组织书记的80.4%;实施农民工后备力量培养计划,村(社区)“两委”干部中优秀农民工297人,进一步调优配强村班子,结合乡镇换届“五方面人员”选拔工作,从优秀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人。
二是加大农民工流动党组织建设力度。发挥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作用,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农民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驻蓉、驻滇、驻粤、驻渝农民工党支部4个,每年拨付党建工作经费4万元,将驻外招商小分队大安籍干部作为党建联络员,协调做好驻地农民工党员的日常联系和有效管理。
三是提升农民工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对优秀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村干部等群体进行全覆盖培训1次,持续抓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村“两委”班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二、聚焦家底清,精准摸排农民工基础信息
始终坚持“摸清家底,打牢根基”的工作原则,坚决反对摸黑赶路、盲人瞎马。
一是健全农民工服务机制。在全区建立138个返乡农民工服务点,组织260余名“镇、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志愿者”对区域内的农民工开展全覆盖走访调查,户户见面,做到“一人一表,组收集、村录入、镇导入”,全面整合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返乡返岗等各类数据。目前,已为15.45万农村劳动力建立表册档案。我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95万人,其中区外务工8.57万人,区内务工人数2.37万人。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镇(街)+村(社区)信息互动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的“1+1+N”农民工服务体系,打通人社、科经、商务、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动态更新、实时掌握农民工返乡返岗信息。
三是完善督促指导机制。调整大安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印发《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扎实抓好农民工疫情防控暨关心关爱督促指导工作的通知》(大农劳办发〔2021〕2号)。实行领导“包片”,开展农民工疫情防控暨关心关爱农民工督促指导行动,分类推动疫情防控和农民工工作落实。新增深圳、昆明、成都、重庆4个驻外农民工工作站,发挥驻外“桥头堡”作用,为大安籍在外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法律咨询等服务。
三、聚焦政策实,解决农民工的急难愁盼
始终立足快速落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及配套办法,做深做实做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和工伤保险等方面工作,全区理解、关心、保护农民工的氛围正在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快速宣传、落实落地技能培训、以工代训最新政策。汇总本地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实现就业需求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2021年以来,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4场,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56人。
二是强化农民工公共保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督促区内企业为在岗农民工购买养老和工伤保险,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建立在外成功人士常态化联系机制,同步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区级就业创业示范基地1个。
三是强化农民工维权救助。推行县级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在建项目工地、场镇等农民工聚集区域开展集中普法宣传,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及维权“大礼包”,对前期摸底排查出的具有欠薪隐患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采取“人社+公安+司法+工会+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联合办案、联合督查的方式,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各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书面督促整改。2021年协调化解欠薪举报投诉纠纷89起,涉及581人1694.85万元(含工程款、劳务利润等)。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四、聚焦服务优,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始终坚持自查农民工服务保障中的短板弱项,聚合力量、用心用情,不断自查自改,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走访慰问外地农民工。春节临近,区级部门领导带队前往重庆、昆明、成都召开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慰问大安籍农民工70余人,发放慰问金3.65万元,宣讲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及省、市、区会议精神。
二是优化返乡出行服务。聚焦行前准备、在途防护、抵达报备等方面,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单,向农民工免费发放防疫物资、生活用品等返乡大礼包2万个,设置农民工服务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茶水、药品、导航等服务。
三是开辟“劳动维权绿色通道”。多渠道公布欠薪维权投诉举报电话,畅通线上线下劳动维权渠道,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不见面”线上服务及公共法律咨询服务,实行劳动维权热线24小时专人接听,12345政务服务热线382件均得到了快速妥善办理。同时,建立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工资支付权益跨区域协调机制,对于出现工资拖欠行为的,第一时间协调输入地人社、行业主管等部门从速查处,工资兑付时限平均缩短20%以上。
五、聚焦品质佳,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坚持以促农增收为目的,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强区,努力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落实省、市巩固脱贫政策,按“不低于2020年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要求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953个,兜底安置脱贫户1074人,发放岗位补贴698.4万元。持续鼓励企业吸纳脱贫户转移就业,培养各级扶贫基地企业。目前,我区共打造省级扶贫基地2家、市级扶贫基地5家、区级扶贫基地1家,区级扶贫车间6家。
二是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挖掘生态农业、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特色产业项目,通过上门服务、电话回访等方式为农村创业者推介成熟项目。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发放创业补贴363万元。开辟产业创业服务“绿色窗口”,加大创业贷款宣传力度,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333万。举办第二届“四川农信·自贡商业银行创新创业大赛”,浓厚乡村产业振兴氛围。
三是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开展紧缺急需人才技能培训。2021年完成技能提升培训3873人。其中开展“云端课堂”线上培训114人、线下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77人、以工代训2863人、劳务品牌培训641人、技师培训2人、新型学徒制102人、大学生创业培训74人。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下一步,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抢机遇,凝心聚力克难关,突出政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社服务,促进人力资源互通互融,持续推进农民工群体服务保障工作,抓好就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人社工作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