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和自身实际,围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助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等重点,对供销系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做如下分析。
一、我区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组织化程度低,规模经营少。主要是流通方式单一,交易手段落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农产品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二)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主要是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和流通基础设施较差。
(三)农业公共服务短板多、差距大。主要是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水平低。
(四)供销系统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能力不足。主要是上级政策和项目支持尚未明确,供销系统承载发展的基础较弱。
二、供销系统政策走向分析
根据今年1月19日我省供销系统年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今年省社将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全面开展供销系统“十四五”规划工作,虽然目前供销系统规划指导大纲尚未明确,但本次会议也传达了一些政策信息,综合近期中省供销项目申报的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二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三是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四是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五是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六是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
三、对我区加快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运用现代营销思维与互联网+思维思考和谋划我区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1.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营销思维优化布局农业产业结构。一方面加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消费要求和经济的需要,种植业应当由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多元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对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作为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逐步调整畜禽品种结构,转变养殖方式,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率高的肉牛、肉羊和肉猪等优良品种,加快发展优质细毛羊、兔、鸡、骆驼、驼鸟等草食型、节粮型、特色型畜牧业。同时不断降低肉猪的饲养量,不断发展肉牛产业,该产业当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肉类产品中的比重较低,与饲料作物的关联性极大,增值空间较高。
2.以精准定位的差异性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一要重点扶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二要利用东西合作和双城经济圈这个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对接,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安家落户。三要鼓励和引导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和民营企业、各种能人兴办龙头企业,引导一批有实力、营销手段高的工商企业向加工园区进行聚集,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尽快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块状经济。
3.以培育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增强农产品物流业的素质。一是大力推进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发展,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大中小型集贸市场、专业市场,鼓励通过“农超对接”方式实现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实现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大力推进网上交易、拍卖交易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效率。 二是大力培养农产品物流人才。加紧引进现代物流和营销专业人才,同时开展继续教育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在职人员开展长期或短期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业物流企业经理型、物流策划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型人才;大力推进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二)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延伸园区产业链
1.园区差异性定位问题。建议:一是按照大安区旅游总体规划对园区进行合理的定位,解决好游客因什么来、如何留得住、住得下、还想来等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园区的旅游定位是都市休闲游,卖点是好的体验,可在园区内建设微田园,给城里人30平方米左右的菜园,平时由农民打理,周末自己来挖土种菜,采摘等,增加了游客量,也提升了土地附加值,也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二是用旅游业的思维来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何市食品工业园也可以作为景区来建设,增加观光、体验的功能,达到农业园区、加工园区和旅游景区的相融互动。
2.大力培育园区农产品物流主体,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力度,提升其搏击市场的能力,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可以放在已经较好的开展了农产品线上线下物流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将市场流通类的企业和经济组织纳入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体系中。
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园区景区及区域内品牌知名度。建议:一是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倡导使用全省扶贫商标和自然贡品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大力培育类似团结生姜萝卜等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比如何市、三多寨、牛佛是不是也可以包装一些农产品品牌,并认真加以保护;三是综合使用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兴传播手段加大园区、景区的宣传包装,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度。
(三)立足供销职能定位,主动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扎实抓好供销社发展规划。主动对接中、省供销系统,科学编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做深做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增加项目成熟度和可行度,努力将更多项目纳入上级未来五年政策项目支持盘子,抓好对上沟通汇报和对外招商引资,积极盘活社有资产,着力实施一批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供销项目,不断提升供销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目前,区供销社“十四五”发展思路已上报省市供销社,供销系统2020—2025年新网工程项目规划已启动编制工作。
二是助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作用,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引导加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对接专合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通过自建营销渠道或对接现有流通网络,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实现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发展。二要发挥各级供销流通网络的带动作用,开展产销对接,带动一、二产业发展。通过业务合作、共建渠道等方式,建立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实现不同产业主体抱团发展。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加工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农产品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实现“以销定产”“以销定量”,促进农村多种产业主体的融合发展。三要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服务一产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打造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延伸开展托管作物产后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等经营服务,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目前,区供销社已协助辖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社)申报我市区域性农产品商标“自然贡品”的使用权。
三是推进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在城镇社区服务中心(站)、城乡日间照料(托管)中心、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村聚居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民集中建房点和中心场镇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站。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各类综合服务,实现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推行“党建带社建、村(社区)社共建”模式,加强供销合作社与组织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合作,探索发展将城乡综合服务站(中心)新建改造、专业合作社和基层经营网点建设与村社区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今年,我社将在三多寨、何市、牛佛启动“三社融合”的试点工作,目前前期选点已完成,正在开展建设方案编制,计划在三季度启动实施。
四是推进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新建拓展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农贸市场、农产品冷链仓储及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和引导社属企业、农超市场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目前,我社已在大山铺启动了农产品冻库的建设,下一步将全力争取省上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项目,在全区农产品产地乡镇再新建一批公益性示范冻库。
五是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手段,组织农产品经营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合社等市场主体,整合区域农产品资源,实施“地域化、品牌化”战略,通过自建共建平台、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开展网上销售,着力打造区域品牌,重点推广具有大安特色的优势产品,努力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推广名优土特产的重要抓手。联合农民专合社、农产品基地、农贸(农批)市场,大力发展面向本地区的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里有一个建议:建立我区涉农信息与网络交易平台。初步构架可以有以下的几大功能版块:1.土地流转信息发布,主要解决业主不知道什么地方有土地可以流转和农民想流转土地找不到业主的问题;2.大安区农产品(服务)信息的发布与交易,主要功能是把我区的特色农产品和服务推销出去;3.农资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农资配送,解决的是把农资需求信息收集起来,提升农资交易议价权,达到农资安全和农民受益双赢目的;4.种养殖技术推广展示,达到用视频或者文字资料的形式提高农民种养技术的目的;5.中介服务提供,就是为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会计、项目规划、可研、项目申报、审计等中介服务;6.全区性的农业招商、旅游项目的推介功能。这个平台建设可以和乡村振兴规划的农业信息几大平台建设结合,建成内外结合、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信息与网络交易平台。
六是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把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实力、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的新型手段和重要途径。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推进省级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以全省首批试点社——大安区三绿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示范,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通过有效指导、管理和监督,稳妥发展壮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做到合格一家设立一家,条件成熟时,经批准探索设立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依法稳妥组建小额贷款公司。
七是分类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对有场地无经营的基层社,通过明晰产权、招商引资、共同开发等方式,盘活社有资产,逐步恢复运营。对有必要新设的基层社。采取与农民合作社共建、农村致富能人领办新建、依托现有农村经营服务组织升级改建等多种模式,组建新型基层社,吸纳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入社。规范基层社经营管理。按照合作制原则,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提高农民社员在经营管理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等入社参选。规范基层社和农民社员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积极拓展基层社服务领域,开展生产、供销、消费、信用等合作,加快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区供销社将全面对接中、省供销系统政策项目,科学做好项目规划和储备,结合自身实际,有序有力推进供销系统项目实施,为助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供销力量。
(刘凯:区供销社党组书记,陈佳丽:区供销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