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您是第 1497560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4期>>践行“三看三干”工作理念
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05 16:25:48       作者:王忠良 袁霞       来源:区委编办  点击次数:1161
下一篇:深思谋发展方向 实干做致富文章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审批质量的高低、效率的快慢、服务的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的评价。因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从而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理顺管理体制压实责任。一是确定工作重点和目标,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首次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评体系,由区审改办和区政务中心牵头进行单位考核;二是调整完善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强化对审改工作的领导;三是将区审改办调整到区委编办,切实履行综合协调职责,强化指导和服务。

(二)推进简政放权落地落实。一是减权力。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十条”政策措施,全区承接市级下放管理权限63项;以限权、治权为重点,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推行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制定管理办法,全面取消区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区级行政权力从2015年的5738项减少到4582项,减少20%;开展中介服务事项清理,保留事项24项;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清理,由2017年的628项减少到350项,减少44%。二是减证明。开展审批证明事项清理,在市级明确的144项证明中我区保留证明42项,减少71%。三是减程序。大力优化审批办事流程,清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74项,占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91%,已累计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16475件,公开承诺当场或当天办结的即办事项比例达到76%,办事效率提升70%

(三)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联合通办提速度。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保综合柜员制”试点,已实现90%以上业务一次性办结;在税务窗口推进“一窗通办”业务,优化流程,压缩办税时间。大力推行“简易注销”、“承诺制、容缺办”等优化注销流程,依托“办审一体化”机制,最快由2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大力推行“非接触式”服务,大力推进“全程网上办”,开通发票寄递业务,为纳税人提供5大类55项涉税事项,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二是创新特色优服务。一方面创新开展“温馨365,服务每一天”和“午间奉献岗”服务。各窗口工作人员在非工作日和中午休息时间放弃休假轮流值守,加班为群众办事。今年以来,已为群众提供创新服务6000余次;另一方面创新一站式服务。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全进”原则,将清理确认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大厅窗口增加到102个,入驻人员增加到130余人。三是严格考核强管理。每天由巡查领导带队,组织巡查人员对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态度、服务质效、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巡查。根据违规违纪次数,对当事人采取扣发绩效奖、书面通报、纳入待岗学习以及捆绑考核本单位其他入驻窗口工作人员、单位分管领导和政务服务中心巡查人员等处罚。现已对违反中心管理规定的7名同志实施扣发绩效奖励、通报批评等处罚,其中2名临聘人员予以解聘,对中心督查股管理人员捆绑考核予以通报批评。

(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一是精简审批流程。落实“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推行“先照后证”的工商登记制度,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办理电子营业执照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核、颁证。2018年至今,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685户、私营企业46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户。二是改善服务环境。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活动,开展“春雷行动2019”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等专项行动,着力营造优质的消费环境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自贡市天花井食品有限公司“长明”注册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三是解决融资难题。搭建银政企融资合作平台,针对企业融资需求实行一对一服务,为凉高山水泵厂等4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一季度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件,实现借贷款1516万元,协调邮政银行为个体私营企业办理贷款73笔,总金额657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集中三到位”未完全落实。目前,审批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还不到位,部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存在“人进事未进、事进权未进”的现象。一是部分审批事项未集中到政务中心。全区36个审批部门有32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占89%;全区222个行政审批项目中,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共计168项(未进驻54项),占76%。二是部分已进驻单位未开展审批工作。即窗口受理后,将受理资料送回原单位审批,窗口便成了收发室,这些情况都影响着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也导致了办事群众“两头跑”的现象。目前,全过程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结的有124项,仅占进驻项目总数的74%

(二)放权及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审改工作开展以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减少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百姓办事本应更方便、程序更简洁,但市场主体和社会民众感受却并不十分明显,到政府部门办事困难依然重重,问题依然很多。一是下放事项“含金量不高”。市下放到区、区下放到乡镇的审批事项多是“不痛不痒”、细枝末节的项目,对影响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事项、涉及部门核心权力和切身利益的项目则抓着不放。二是部分程序并未减轻。例如联审项目分属不同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各行其政,缺乏相应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很大程度影响了审批效率。有些审批项目仍然程序复杂,环节繁琐、时限较长,不符合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效果不明显。目前,我区69%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剩余的行政审批事项在网络上只能进行审批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和办事进度查询等。当事人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还要到政务大厅进行办理,提报审批文件、图纸等,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成本,也增加了审批时间。主要原因存在于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未打通。

(三)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一是审批部门轻监管。有的行政审批部门将大量精力放在如何办理许可证和有关批文,但在许可证发放之后,对取得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却监管不力,违法经营、违法建设、违法施工、侵害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监督合力未形成。在审改工作中,负有监管职能的部门职责未明确、制度未健全,在监管上存在“盲区”。同时政府其他各项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监督体制不健全和不完善,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监管技术方面存在瓶颈。有些审批项目涉及很强的技术性问题,仅仅依靠日常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许多与审批有关的技术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法律上、内容上、程序上技术性很强的事项。

三、工作建议

(一)分散审批向集中审批转变。一是集中审批事项。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政务服务大厅集中管理,实现“多头审批”向“一家审批”的转变。二是集中审批职能。推动涉及事项划转部门的“三定”方案调整工作。被划转部门“三定”中不再保留审批职能,其中审批事项涉及的现场勘查、专家论证等职能一并划转,由政务中心一家审批办理,实现审批职能“全集中”。三是集中审批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同步划转编制和人员,大力提供审批人员保障。

(二)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一是搭建联合审批平台。将符合联审的项目纳入平台,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一套全新的业务流程,制定“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报审模式,有效解决“部门打架”的问题。二是清理规范联审环节前置条件。项目进入审批环节,各部门同步审批,最大化地取消前置条件,只负责自己审批事项,但最后由一个出口把关,只有所有审批环节全部通过,才发放许可证,保证审批环节不缺失的情况下提高审批效率。

(三)信息壁垒向互联互通转变。一是建立“一网、一库、一平台”政务服务模式。整合审批部门现有的业务专网,建立覆盖全区审批业务的政务外网;整合工商、编办、税务、民政、统计、公安、卫计、交通等部门数据,形成自然人、法人和自然资源与地理数据信息库;以政务外网为依托,建立以审批管理、网上办事、通用审批、统一登录、审批监察、证照管理、网上办公、智能决策等为内容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二是建立线上线下互补的审批模式。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按照标准对网上审批平台统一规范审批要素,在实体大厅与网上审批平台运行的审批事项,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等环节均采用统一模式。同时将实体大厅作为网上平台审批的后台载体,申请人在网上平台申请办理事项后,直接转入实体大厅进行审核审批,实体大厅审核中发现问题,通过网上系统及时通知申请人补齐,从而实现“群众跑路”向“数据跑路”转变。

(四)单一监管向多样监管转变。一是凝合力,行业监管各尽其责。制定监管分工方案,理清职责,该牵头负责的工作,就干好主角,主动协调;该配合的工作,就干好配角,主动支持、主动协作。二是搭平台,强大监管主体。搭建投诉举报平台,健全群众服务热线运行机制,整合各行业部门热线,实现“一号通”,同时发挥平台在解答群众和企业办事中的咨询、投诉和监管作用;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进一步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通过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三是重考核,完善监督机制。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事中事后监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与年度领导班子考核直接挂钩。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责成相关部门定期组织监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脉会诊”。

 

(王忠良:区委编办副主任,袁霞:区委编办综合股股长)

下一篇:深思谋发展方向 实干做致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