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您是第 1497981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4期>>专页
不断变革  顺势而为
谋求进步永远在路上
——自贡七六四医院改制奋进回眸
发布时间:2019-05-05 16:26:31       作者:李安勇       来源:自贡七六四医院  点击次数:986
上一篇:科技吉星 创新发展

自贡七六四医院始建于1971年,前身为自贡硬质合金厂职工医院,是一所企业医院改制转型为民营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同时挂“马冲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

我院自2007年改制以来,不断变革,顺势而为,突出特色,已设置内科、外科、精神科、老年病科、妇科、计划生育专业、儿科、中医科、口腔科、康复、疾病预防控制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药剂科、急诊医学科等科室,大型医疗设备近100种类,170余台/套,开放床位750张,现有员工2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8人,行政总务后勤工作人员100人。

一、破冰试水响应国企改革号召,转型剥离迎接市场挑战

上世纪末,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因体制机制等因素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号召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剥离一些机构,以便轻装上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剥离——转型升级的企业阵痛

这时,硬合公司决定尽快剥离学校、医院、招待所等社会办职能机构。当时职工医院有职工近100人,大多数职工对剥离后的前景不看好,宁愿回公司当工人,也不愿留在医院被剥离……

在当时,一方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职工医院业务明显滑坡。在2000年前,职工医院主要为所属企业职工医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服务对象有限。2001年起,我市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公司也积极响应市里号召,参加职工医保,这样一来,职工医院在公司的作用就明显减小了,业务就更加减少。

公司想把职工医院剥离出去,而医院大部分职工都不想离开当时在自贡还算优越的央企硬合“怀抱”——改制剥离的阵痛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公司领导苦苦寻思,近百职工成天忧心忡忡,导致医院业务都很难顺利开展。大势所趋,改革必将进行到底,前前后后历经十余载,有几个阶段:酝酿期(1998~2003年)、探索期(2004~2006年)、谈判剥离期(20071月至20078月)、扶持期(20079月至201010月)、自谋发展期(2010101日以后)。

(二)改革——生存发展的时代命题

19927月,我从泸州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厂医院,20011月起任副院长。改制期间,公司通过组织、人事部门到医院进行深入调研,与每一位职工进行交流,并说服医院主要领导进行一些内部尝试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公司领导和员工期待还存在很大差距。

随后,公司再次对医院进行全面深入调研,作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职工医院只设1名院长,不再设副职,是非功过由一人担当,不让医院负责人有任何推诿扯皮的托辞和借口,并确定200411日起由我担任院长。

此时的医院人心不齐,面对生存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努力争取公司政策扶持,认真组织拉锯式的剥离谈判,争取最大权益与发展空间。2004年起公司发放职工基本工资,随后逐年减少,医院自己找绩效。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生存能力。聘请大医院退休医师、送外培训、奖励先进等措施,拓宽业务氛围,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营收能力。2007831日,医院正式与公司剥离,自收自支,更名为自贡七六四医院。

二、锐意进取抓住医改机遇,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基于经济从计划走向市场、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存在巨大需求空间的基本判断,我认为,要抢抓机遇奋力作为,努力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不能成为社会包袱、不能让政府担忧、更不能荒废职工前途。

(一)整体转型,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迈出保生存稳健一步

与企业剥离后,我带着60多名职工,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乘着国家第一轮医改机遇,自筹资金40余万元对医院环境进行必要改造,配备必要的设备,深入马冲口街所辖社区3.2万居民家中进行基层一线调查,采集居民基本信息,建立健康档案,提供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卫生与健康服务,于2008年建成马冲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抓住“5·12”灾后重建机会,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自筹100余万元,全面提档升级建成为我市首批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获得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拨款。

(二)扎牢基础,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奠定转型发展根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尽管建成了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医院要发展,不能止步;要更好地服务百姓,也不能止步;要带领职工实现梦想,更不能止步。我坚信,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做不了高精尖,但必须做好基本医疗。门诊年服务3万余人次、公共卫生2.2万居民,在认真履行好公共卫生职能的同时,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建设是关键。人心齐泰山移,2010年底,医院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为医院生存和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三)调整业务结构,建设精神科和老年病科,为特色发展增砖加瓦

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为思路,从2007年至2013年,我们主要发展普外、骨科、泌尿科和妇科等外科业务,从过去基本无外科手术到一年大小400余台手术。虽然纵比成效显著,但进行横比总结和反思得出结论,基层医院依靠外科长远发展是很难的,也是不明智的,应该与大医院错位发展,做大医院不愿做,小医院如不努力也不容易做好的领域,实施“蓝海战略”,要走精神疾病和老年疾病服务之路。

为此,从2013年起整体租用原张家坝化工厂职工医院场地,通过银行贷款、职工集资等方式,截止2018年先后投入1500余万,进行改造,建设精神科,床位600多张,收治来自全市各区县的患者。

该科现有在院治疗病人600余人,这些病人中80%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仅要对其进行专科疾病和躯体疾病进行治疗,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对其进行生活管理看护,况且大多数家庭经济很困难,有的是没有监护人的。这些大量艰巨的付出为党委政府、社会稳定分了忧,也为万千家庭解了难。

同时,投入120余万元,将原住院部外科及行政办公区改建成老年病科,开放床位130张,现住院治疗病人120余人,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三、恪守医德精心管理,为民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院恪守“诚信做人,严谨行医”办院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抓手,以绩效分配为杠杆的思路,不断提高服务对象和员工两个满意度。

(一)以病人为中心,打造老百姓住得起的医院

我院坚持医院的社会公益性,把救死扶伤作为第一要职,从未有因欠费而停药的事件发生,更没有因未及时交钱或交不起钱而不全力抢救的事发生。同时,我们在合理范围内压缩费用,因病施治,选取最廉价有效的药品,不仅减轻了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还为国家医保节约了资源。并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到市内各福利院送温暖,为特困病人减免部分费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

(二)以质量为中心,打造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医院

我们发扬“四千万精神”,说千言万语,与人交流沟通达成共识;走千山万水,上前线争取支持;串千家万户,关心服务基层对象;历千辛万苦,提升服务能力。我们是带着企业的运营管理理念,又恪守医疗行业的道德操守,从未向科室和医师下达收治病员数目标,倒是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善环境及设施,不断优化流程和服务模式,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不断完善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成本、关心员工发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三)以管理为抓手,打造“学习型+运动型+智慧型+文明型”团队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党建引领,不断引进人才,完善医院管理组织架构,对员工分类别分层级不断培养,尽可能用好每一位员工,加强组织架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艾滋病防治、创建文明城市、政府交办的临时任务、突发事件处置、救治高风险精神疾病患者等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医院快速高质量发展。继承和发扬国有大企业管理规范的优势,不断修订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自主经营的灵活性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民主与集中、鼓励改革创新、立即行动、融错机制与奖惩机制相结合、爱护员工、鼓励学习。

(四)以绩效分配为杠杆,激发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我院致力培养积极进取的实干精神,通过系统地对全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类、分级梳理,在强调责任落实和执行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体现公平原则,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各工作单元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限、负责人、结合考评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掉,力争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每天,对常规工作进行统计梳理,将每一道主要工序落实到科室或部门,关键落实到人,实现事务常态化,绩效可视化。

改制发端十二年来,我院顺势而为,通过“三大步”改出了生机,壮大了实力,办出了特色。

改革无止境,我们将针对场地陈旧零散、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对象特殊、费用收取难、相关扶持政策落地迟等实际,继续紧跟改革步伐,走好第四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加快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目前,我院已与省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级各大医院签订了相关协议,努力把我院精神科建成大安区精神卫生中心,组建七六四老年病医院,更好地为新大安建设贡献卫生健康力量。

 

(作者:自贡七六四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上一篇:科技吉星 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