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2期>>乡村振兴
何市镇小城镇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07 09:51:05       作者:张峻山 杨硕       来源:何市镇

小城镇、大战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国家变成一个拥有8亿城市人口的国家,城镇化率从18%提升到59.58%,参照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规律,并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当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下半场”。何市镇如何在这场新型城镇化、深度城镇化的“下半场”战斗中“一步五年”甚至“一步十年”,值得思考。

一、政策红利推动何市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选择,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百镇建设行动”扩面增量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鼓励建设小城镇。可以说,从政策层面以及各级投入资金方面,小城镇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二、自身发展要求何市镇小城镇建设

站在全市小城镇建设角度看,全市在成功创建荣县长山镇等12个省级试点镇基础上,成功创建贡井区龙潭镇、沿滩区黄市镇等12个扩容试点镇,全市“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累计达到24个,其中大安区仅牛佛镇成功创建试点镇、何市镇纳入扩容试点镇,占全市的8%,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推动何市镇小城镇建设既是响应上级号召的实际行动,也是要政策、抢资金的具体措施。

从何市自身条件看,何市镇1994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试点镇,2003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18年新增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小城镇基因优良。何市镇距城区23.2公里,东接永嘉乡和牛佛镇,南邻新店镇和沿滩区仙市镇,西抵三多寨镇,北连内江市市中区,位于大安区各乡镇的几何中心,也是“内自同城发展”的中心节点乡镇,区位优势明显。何市镇有耕地面积30485亩,是自贡市的粮油、肉牛、蔬菜和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也落地在何市镇;何市镇现有立华公司、盐味源公司、四川吉星药业有限公司、福兴汽车配件厂等多家企业,年产值4.4亿元;何市镇现有农贸市场1座,集贸活跃高峰日多达2万人次,还拥有多家酒店、旅馆、超市,个体工商户100余家,产业基础扎实。因此,推动何市镇小城镇建设既能继续拓展自身优势,又能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四大问题制约何市镇小城镇建设

虽然何市镇推动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和起步优势,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一)基础条件落后的问题。近年来,何市镇抢抓脱贫攻坚、土地整理等机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观,阮家村、黄桷村、雨山村等基础设施配套在全区各乡村中排名靠前,但何市场镇依旧“风貌依旧”,虽然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但依然存在缺、旧、乱、差等问题。如何市场镇有老街、新街、市场街、太大路共3.21千米,但目前无一盏路灯;各类机动车保有量6587辆(其中摩托车3452辆),但无一个正规停车场;何市配气站管网老化,气损达到37%,在用气高峰期打不燃火的情况时有发生等等,距“百镇建设”环境“青而绿”、形态“小而美”目标的目标差距较大。

(二)政府意志和群众意愿矛盾的问题。从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来看, 当地居民最大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小城镇建设来增加就业和收入, 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生活环境。在推动小城镇建设具体项目工作中, 建设规划是按照政府意志和实际需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而一旦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就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和配合, 但众口难调,难免会出现少数人对政策和预期不理解、不接受的情况,加之各家庭情况不同,对政策的理解不同,会提出与现行政策规定严重相悖的诉求,甚至极少部分群众动辄以上访来要挟政府,这一过程充斥了不同利益诉求与思想斗争,并不断的碰撞抗衡,进而升级为各种矛盾,导致政府意志和群众意愿不能达到“双赢”结果。

(三)管理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从我国小城镇建设体制机制上看, 地方政府不仅是组织实施的主体, 同时还作为监督者充分考虑各个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各方利益相关主体的合法利益。然而,从管理职能上看,小城镇建设涉及规划、国土、建设、产业、环保等众多部门,不同职能、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之间以条块为界,按照各自的方式对小城镇建设施加影响,不难想象, 重叠管理、职能分散的管理体制, 对小城镇建设的顺利推进将形成制约。特别是众多的行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从而所制定的相应法律和法规有时候还有冲突,可能在某些重点环节、重要时间节点上给小城镇建设的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引入社会资本困难的问题。小城镇建设涉及资金量巨大,资金是否及时落实到位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是否能顺利推进。首先,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以及工作经费等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原有的水、电、气、通讯、道路、环保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在短时间内进行筹措,对于区级政府的财力而言是无法承担的。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大部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公益属性大于经济属性,投入大、回报率低、周期长,很多企业不愿意也没有经济实力投资小城镇建设,再加上西部小城镇在融资方式、融资渠道以及资金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当前严控政府债务,导致融资道路无法走通。

四、多元共治探索何市镇小城镇建设

目前, 小城镇建设中涉及的四大问题主要是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导致的,其核心利益相关主体为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当地居民和社会资本方, 他们与小城镇建设各个项目具有紧密的利害联系, 甚至可以直接左右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以“三看三干”工作理念为指导,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 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是融入“内自”“川南”发展机制。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作出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发展战略决策,明确提出支持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协同打造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自贡、内江两市已签订了同城化发展协议,逐步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市场体系等方面实现同城化。区第十一届三次党代会也鲜明提出“围绕内自同城发展,全力争当排头兵”。何市镇与内江市市中区相邻,处于自贡、内江相向发展的交汇区,何市镇应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深挖交通设施互通、人员往来紧密、风土人情相似的优势,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高水平编制《大安何市镇总体规(2017-2030)》,探索是否可以挖掘文旅、农旅资源禀赋,助推全区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是否可以将现代农业园区拓展为内自、川南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否可以深挖距离自贡高铁站仅8公里这一优势,将何市打造为高铁小镇?是否可以将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项目推广至内江地区,将立华公司打造为大安又一总部经济?只有坚持联动集群的工作思路,坚持多谋多想的工作态度,坚持敢闯敢试的工作方式,才能切实推动内自同城化、川南一体化等重点工作,努力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二是拓宽“要钱”“找钱”投入机制。就何市场镇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来看,依旧离不开“先申报、后要钱,喊我干、我才干”的老思路,导致目前资金缺口巨大。钱从哪儿来?无非是上级给钱、自己找钱、社会投钱三种方式,而这三种方式实际上均有突破口。上级给钱方面,纳入“百镇建设”扩容试点镇后,省上会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共计1500万,同时还可打捆交通、环保等各项上级资金;自己找钱方面,何市镇目前拥有存量土地230亩,若招商引资得当,土地出让会有较大收入,且何市镇被列入《大安区区乡土地出让收益分成试点暂行办法》试点乡镇,土地出让收益会进一步向何市镇倾斜;社会投钱方面,若有业主购买土地进行开发,将是对何市小城镇建设的有力补充,同时,何市场镇改造规划建设6个停车场,1个垃圾压缩站已竣工,停车场和垃圾压缩站均可以产生长期、稳定的收益,也是社会资本愿意进入的领域。

三是建立“开明”“开放”治理机制。要依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大趋势,进一步弱化政府的行政权力职能,把政策交给大家,把方法交给大家,把监督交给大家,强化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可以学习先进地区小城镇建设治理委员会监督机制经验,由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当地居民和社会资本方共同组建成立治理委员会,发挥各方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形成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治理新局面。对反应强烈、矛盾较多的问题,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按法律法规一把尺子量到底,又要发挥村干部调解、土专家调解、乡贤调解、亲情调解作用,通过轮番上阵,反复宣传,一起进行“接地气”的调解,达到化解矛盾、同心同向的成果。

四是探索“优先”“创新”保障机制。要突出实干创新,对确属既无法律法规规定又无先进地区经验的,允许小城镇建设先行先试、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如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可以通过“特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拼盘”的方式,将引进高端人才安排在何市镇小城镇建设中。对符合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项目,如农产品加工园等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对愿意参与小城镇建设的企业,摒弃传统的审批制工作方式,同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

五是试行“分类”“实绩”考核机制。可以实施分类考核办法,对小城镇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项目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建议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小城镇建设、培育时间,防止边建边改、先建后拆。同时,优化考核指标,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把群众满意、工作实效、产业培育、市场拓展、企业创新等软实力纳入考核标准。

何市小城镇建设事关“内自同城发展”落实落地,事关大安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事业,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在何市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何市将会在最短时间内变得更加“合适”。

 

(张峻山:何市镇党委书记,杨硕:何市镇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