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安区始终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谋划工作思路,持续完善推进机制,不断构建支撑体系,一年多以来,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思路规划
树立“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理念,把握乡村振兴三个阶段性目标要求,寻求适合大安的发展方向。立足区情实际,主动融入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抢抓市委对大安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定位的重大机遇,研究确定了全区乡村振兴“13461”工作思路。聘请宜宾学院科学编制区域“1+6+N”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突出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规、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实现多规合一。高质量完成《自贡市大安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规划编制,制定了“一带一园多基地,一镇一村多亮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路线图”。
同时,结合大安区地理区位、旅游基础、文化资源等独特优势,加紧编制完善全域旅游、大牛路沿线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多个配套规划,强化规划的执行力,为全区乡村振兴的实施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聚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推进
园区建设引领产业振兴。坚持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改组燊海农业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建设主体,探索“委托流转+平台管理”的土地流转模式,出台园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户,引导建立园区企业联盟,落实补助资金700万元,推动20个新品种、16项新技术在园区的集成示范推广,园区科技服务率达到90%以上,大安区荣获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构建财政资金引导、多方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8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325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00万元。探索小农经济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创新代养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合作等模式,推进“三清两建一公开”、集体资产股份化、土地托管等促进资源变资本改革试点。2018年,园区核心区总产值8400万元,示范带动全区建成雪山草鸡、肉牛、柑橘、核桃等种养殖基地14个,辐射带动2.8万户参与特色种养殖,户均增收2200元。
分类施策打造美丽乡村。坚持“建改保”结合,不断提升乡村新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着力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的宜居乡村。抓牢新居建设,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土坯房改造和危房改造等项目,推进新民镇等4个乡镇增减挂钩项目,优化村庄院落布局,完善房屋功能分区,展现川南民居风貌。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9个、聚居点66个、特色农家大院65个、农民新居2797户。夯实发展基础,整合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市级扶贫开发基金等项目,推进乡村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医教文体广”等公共服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突出乡村美化,结合环保攻坚战,推广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河长制,统筹实施“一江两河”绿色长廊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聚居点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推进“六改三清”和旧村院落整治提升,合理布局“微田园”建设。今年以来,新增造林面积3690亩,建成乡村公厕23座,实施“六改三清”425户,全区91%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
互联互通夯实乡村基础。全面开展“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建设,全区26个贫困村全部完成通信网络覆盖,完成村级电商服务站新建4个,升级改造8个,新建区级电商平台1个。新建600平方米以上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完成公共服务中心1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5个,全面完成12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70个、健康管理站11个、特色中医馆11个。26个贫困村和48个重点非贫困村全面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文化室和健身场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农村“雪亮工程”前端和137个三级综治中心全面建成。争取扶贫过桥贷款2.6亿元,实施覆盖全区11个乡镇的乡村振兴公路“大会战”,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69.4公里,努力把农村公路建成40多万群众受益的“致富路”“ 旅游路”。全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993万亩。
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分类推进区域联动型、产业带动型、村居联动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村级党建示范点49个;结合党支部“全面体检”工作,查找整改问题756个,深入20个中症、重症支部开展“解剖麻雀”式整改提升。强化乡风文明重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引领,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大力开展“三教三创”行动,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展演活动40场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5个,江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入选全国最美家庭1户,申报省级“四好村”12个、市级48个。强化法治乡村建设。扎实开展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法律七进”活动;组建“52人讲师团”,构建“以法治夜校为主、红袖标队伍、法律诊所、五长四进、背包法庭、宣传展板等为补充”的“1+X”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惩治力度。
强化宣传传递大安声音。2018年,中、省、市主要媒体采用我区“三农”外宣信息189条。其中:《大安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加快振兴乡村步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自贡市大安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在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2018年3月,时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调研永嘉乡瓦高村时,给予我区推进乡村振兴思路高度评价,以此总结的《自贡市大安区创新经营体制实现强村富民双丰收》在《四川三农》刊发;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推广;《自贡市大安区突出农业园区建设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在省委农工委《三农要情》第26期专刊刊发;《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创新“三大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群众聚集到产业链上》在《四川改革专报》第73期刊发;《自贡市大安区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基地9万余亩》被省委农工委《每日动态》2018年第173期采用。
聚焦全面小康,提前完成“十三五”减贫任务
全面完成省下8个贫困村退出、5174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减贫对象、帮扶责任、项目推进等全程清单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持续巩固1379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制定《大安区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大安区2018年22个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整合实施项目40个、资金4.76亿元。深入实施歇帮机制,出台《大安区贫困户歇帮机制实施方案》;强化司法约束,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出台《督促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通告》,约束群众履行赡养义务。创新“以购代捐”激励模式,全区147个帮扶单位与147个行政村结对帮扶,捐募集资金63.4万元,帮扶脱贫收入有困难贫困户1684户。坚持造血目标,创新代养代种、订单农业、电商+直销等产业扶贫模式,将5673户16031名贫困人口吸附在产业链上,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5%。向20户以上贫困人口的84个非贫困村安排产业扶持基金共430万元,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90万元,用于68个非贫困村成立43个专业合作联社,切实解决非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狠抓作风建设,制定《大安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全区范围认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结合各级督导、巡视、暗访发现问题,系统开展大排查,做到全面检视、立查立改、深刻警醒、举一反三,自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26个。
激发发展活力,各项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推进12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启动“三清两建一公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其中瓦高村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持续推进15个行政村省级扶持集体经济试点,引导5673户农户参与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和合作社,各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5.97万元,全面消除“空壳村”。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000亩。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引进计划,全区新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06个,盐味源、立华牧业公司分别成功申报为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支持三绿水产专业合作社成功争取2018年全市唯一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试点项目。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户(贫困户)等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产业化联合体2个。
保障农村发展要素方面,积极开展“三乡工程”,全覆盖选派“两新”党建指导员65名,选拔培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后备人选122名。落实乡村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28.31公顷,全域推进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完成拆旧复垦1004.55亩;新增土地托管面积2000余亩。积极争取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财政专项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3.89亿元,持续推进省级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区建设,完成林权抵押贷款2054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776万元,三绿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放贷款98笔2424.1万元。
直面全区农业稳定增产但仍然不强、农民持续增收但仍然不富、农村条件改善但仍然不美的短板,2019年,我区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严格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编好用好乡村振兴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激发发展活力,健全工作机制,补齐治理短板,抓紧抓实持续完善系列规划、坚持示范创建引领、推进省级园区创建、突出人居环境治理、创新工作推进机制五大重点工作,推动我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杨普化:区委农工委主任、区扶贫移民办主任〈兼〉,曾骏:区农牧林业局总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