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我从市委政法委到新店镇高峰村成为一名第一书记。上任伊始,胸怀憧憬,决意一展抱负。然时过一年有余,经历颇多变故,深感乡村基层问题现实,矛盾十分尖锐,肩上责任重大,寝食难寐,我唯有倾心注力,全力以赴,方能打开工作局面,完成本职工作。
刘全初,高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全家4口人,母亲瘫痪在床,妻子患严重精神疾病,儿子刘强12岁,这个家庭“三张嘴”需要刘全初一人挣钱吃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家庭生计,能够尽早摆脱“贫困户”的帽子,他长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常常是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儿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学习更是关心甚少。而小刘强12岁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缺少了家长的管教束缚,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翘课逃学看电视打游戏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到了直接不去学校的地步,小刘强现在已经辍学在家长达1年之久。
贫困户有一颗艰苦奋斗,努力摆脱贫困的心,有了脱贫的志气,是我最乐意看见的,但是扶贫还要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贫困户学生的就学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和村干部们最关心的事情。通过多次入户走访,几经劝讲,但收效甚微,老刘始终觉得只要孩子能养大,养大了就出去和他一起打工挣钱,家里就能够脱贫了。
而后我多次到在市政法委工作时联系的市工读校联系刘强读书事宜,经过与学校领导几次情况交流,学校同意破例接收小刘强就学,但是也因刘强辍学时间太久无法办理学籍转移手续这个“硬杠杠”拦着无疾而终。当时,我感觉很沮丧,想到,一个重度的贫困家庭,孩子不去学知识学文化,长大后能适应新时期新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吗?一个缺少文化和技术的家庭就真正能够摆脱贫困吗?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股的挫败感。
但是通过和支部书记的交流讨论,很快我们都就意识到“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刘强这个家庭入手,兜兜转转了一圈我又转回原点。我找到了学校、找到了老师,请来刘强的班主任和他在学校最信任最喜爱的老师反复来做刘强的思想工作,我自己则反复做刘强父亲刘全初的工作,找到刘全初打工的地方,和他坐下来面对面交心谈心,甚至还拜托了派出所的警官向刘全初讲解培训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多方配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攻势”下,刘全初最终意识到:家庭的未来在于孩子,而孩子的出路在于读书,要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仅仅需要自己的万分努力,还需要年轻一代的艰苦奋斗。小刘强终于在一年多之后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继续完成学业。事后,我多次对这个特殊的家庭进行了回访,时至今日这个事情的主人公小刘强再也没有逃学在家,我也因此给小刘强申请了两个年度的教育及生活补贴,并给他送去一些衣物食品。
到高峰村工作这一年半来,我给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带着爱心去工作。大凡贫困户都是弱势群体,知识层次低,对外获取的信息量小,视野狭小,导致他们的行为习惯、语言表达与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是对我们的工作还存在有不理解的地方,但我认为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要用一颗诚挚的爱心去做脱贫攻坚工作,以至任何工作,就会活力无限,就会充满希望。
(作者:新店镇高峰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