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8年第7期>>乡村振兴
创新生态养殖模式 助推现代畜牧发展
——大安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8-08-02 11:55:27       作者:王勤银       来源:区农牧林业局

近年来,大安区坚持把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按照“互动相融、种养结合、特色主导、园区发展” 总体思路,全力推进肉牛、生猪、肉(蛋)鸡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抢抓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机遇,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丘区城郊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区畜牧产业振兴培育了新动能、新引擎。

一、取得成效

(一)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大安区始终坚持加快转变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现代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三提升”。全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场66个,其中肉牛25个、生猪30个、蛋鸡3个、肉鸡8个。2017年,全区出栏生猪24.80万头、肉牛2.09万头、肉羊10.33万只、肉兔689.14万只、家禽916.46万羽,畜牧业产值达12.3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04%,农民可支配收入14238元。

(二)引优企强龙头,推进产业规模集约发展

2015年底,成功引进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实施年出栏3500万羽肉鸡一体化项目,作为“十三五”时期大安区委区政府重点推动的“接二连三”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也是我区脱贫攻坚行动“生产发展减少一批”的主推项目,累计发展代养农户455 ,其中贫困户356 户、示范户38 户;建成鸡棚506个、正在建设鸡棚 40个。农户平均代养收益为2.73.5/羽,市场前景良好。

2017年,省投资促进局、扶贫和移民工作局通报表扬自贡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外来投资企业。与四川德康公司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大安区10万头生猪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暨食品加工综合项目发展家庭农场35户。

2017年,引进四川皓禾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店镇共和村建设1200头的生猪标准化扩繁场,每年可提供3万头仔猪,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配套发展柑橘种植300亩,实现了粪污综合利用。

(三)强化物资装备技术推广,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推动产学研协同,深化校地企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肉牛产业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率先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大安区成功列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养殖结构促进西南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成员单位,近年来先后获得秸秆养牛实用技术、牛粪养殖蚯蚓技术等科研成果4项,为全区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大力实施圈舍改建工程,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规定,推广干清粪工艺、干湿分离处理技术,配套足够消纳土地,推行沼气厌氧发酵、异位床发酵、干湿分离干粪堆放发酵等畜禽粪污处理模式,探索牛粪挤压生产有机肥、猪粪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等技术。

积极推广饲养环境控制、粪污处理设备,对畜牧机械实行应补尽补,引进了自动饲喂系统、自动温控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牧草微耕机、割草机、秸秆粉粹机、揉搓机、固液分离机、TMR搅拌车、自动挤奶机等先进新型畜牧机械,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推广种养循环模式,促绿色生态健康养殖

按照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的发展理念,强化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农产品产地保护和源头治理。成功探索出“种草养牛—牛粪转化为有机肥—沼液、有机肥还田种草”、“种草养牛—牛粪养蚯蚓—沼液还田种草”、“种草养猪—沼气集中供气—沼液还田种草、果、蔬”等发展模式,建设沼气池1.17万立方米、沼液储存池1.86万立方米、粪污堆放场0.46万平方米等废弃物处理设施,建立集中供气点6个,供402户无偿使用沼气,循环发展果蔬、花卉、苗木种植近8万亩,推广种植新型高产优质多年生饲用作物——玉淇淋58、桂牧一号、黑麦草等优质牧草1.4万亩,促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发展,助推绿色畜牧业发展,效实现种养结合、农牧互动。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规划引领,绘制产业发展“蓝图”

立足区域产业基础、资源条件、要素条件和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标准编制《第三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规划》《大安区农牧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安区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划》等全区总体产业规划,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分类编制肉牛、生猪、肉鸡等主导产业规划,明确发展定位、产业空间、重点产业方向和支撑体系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差异化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

(二)突出项目推动,着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成立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在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近两年,创新实施“5+2+1”一体化肉鸡养殖政策组合拳,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良种补贴、肉羊标准化、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资金2844万元,发放担保和抵押贷款5400万余元,用于补助畜牧业发展;培育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1386人,全方位保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三)突出机制创新,着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一是大力发展代养合作。按照农村不同产业领域、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网状联结原则,以江苏立华牧业一体化养鸡项目为示范,由公司统一技术标准,提供肉鸡养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参与养殖户仅需按照养殖规程从事“代养”,通过劳动力换取代养收入,消除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户面临的技术、价格风险。

二是持续发展订单合作。依托天花井、盐帮年代等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长明”牌火边子牛肉、“牛佛”牌牛佛烘肘等知名品牌,按照“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思路,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批发市场等,以最低保护价、高于市场价等形式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消除农户养殖后顾之忧。2017年,全区28.6%的畜禽养殖实现订单合作,惠及养殖户260户,有效延长畜禽产业链条。

三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结合脱贫攻坚,探索“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三方协力模式发展种养殖业,在全区组建农民合作社69个,将全区567316031名贫困户集聚到产业链上,占全区贫困人口的84.5%,确保每户贫困户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实行“财政补助+折股量化”模式,按照1030万元/村的标准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00万元,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享受“分红+务工”收入,无劳动力贫困户享受分红收入。2017年,全区26个贫困村专合社实现盈利,平均每股分红达1200元。在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基础上,提升了全区产业化发展水平。

下一步,大安区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全区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的总抓手,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强化和提升畜牧产业的主导地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区农牧林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