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去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说,“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我于今年2月22日脱下“执法服”走进永嘉乡瓦高村,开始了我的“第一书记”征程。至今依然记得刚来村里时的“茫茫然不知所往”。
现在,村里党群服务中心、易地搬迁集居点、小二型水库、养鸡基地都建起来了,我也早已没有了先前的茫然、担心和惧怕。因为,我已经爱上了这份工作,喜欢上这里的父老乡亲。村民也从原来的土坯房子到现在的砖瓦房,从原来在土地上埋头到有条件看外面的世界,从原来的“等靠要”到敢想敢干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发展定是必然的!瓦高村要实现的,不仅仅只是脱贫,而是致富奔康!
把好“方向舵”,做基层党建的“老黄牛”
瓦高村属于典型的留守村,全村青壮年高达83%都在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老人。全村共有党员87人,60岁以下党员23人、60岁以上64人,年龄多数在60-75岁以上,党员结构明显出现断层,亟待提振基层党组织。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我看来农村发展关键在党员干部,根本在村党支部,即村“两委”班子这个“火车头”。因此,首先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按期进行支部换届,补选了监委会主任,成立产业支部和老年支部,突出支部引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改变了组织涣散及党性不强情况。其次重点在35岁以下致富能手和优秀青年中发展积极分子3名,增加新鲜“血液”,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带动示范效应的基层新党员。三是增强党员的仪式感,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江姐故里等,提升党员的仪式感、优越感及荣誉感,增进他们为民服务的党性。今年共带领村组干部外出参观学习6次。只要踏踏实实工作,努力把村干部这少数关键凝聚起来,就能竖起一面旗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把好“发展舵”,做兴盛产业的“拓荒牛”
瓦高村地处大安区东面远郊的偏远贫困村,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832户3320人。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是典型的空壳村,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为主。要想改变村里的现状,只有改变传统观念,引进新产业,规模化发展才是唯一出路。
通过对上争取、利用自身食药监系统资源、借助社会资源及带领贫困户外出参观考察等,最后我和村“两委”商议,决定采取“党支部+专合社+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形式,将贫困户纳入专合社,形成固定分红、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实现户户有分红、年年有收益的持续增收良性循环。
现在,已发展种植川早1号核桃1100亩,建立年出栏25万羽立华一体化肉鸡养殖基地、200亩健康水产基地及1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可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固定分红800元,务工增收1400元/月。
把好“帮扶舵”,做村民贴心的“孺子牛”
“宁可脚板磨起泡,也不能把哪一家漏掉。”这是我在驻村日记上写的一句话。为此,我一户一户地登门走访,同时把我的电话和个人信息制作成“第一书记便民联系服务卡”分发给村民——不管是贫困户,还是普通农户,几乎都有我的电话。走村串户发卡的时候,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大哥(娘娘),有事您就找我,就一个电话的事儿。”但当好“第一书记”,仅仅“身入”是不够的,还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心入”。渐渐地,我学会了说土话、实话、掏心窝子的话,也逐渐成为村民的贴心人,邻里矛盾、房屋漏雨、水泵坏了等“鸡毛蒜皮”的事他们都愿意来找我。
6组35岁的曾宪宽,患尿毒症5期,一周要透析2次,且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母亲又在服刑,房屋年久失修已倒塌,无法居住。2017年曾宪宽因住院动手术花光了积蓄并欠医院7000多元医药费,医院已经对他停止治疗,造成病情加重,整个人看起来都“脱相”了。本来他平时吃饭、吃药的费用完全靠亲朋接济,而亲朋们的日子也过得并不富裕,看到曾宪宽病情一天天地加重,亲戚朋友们都担心他会死亡,所以都不愿借钱给他也不愿收留他居住。
得知这一情况,我马上联系了乡党委政府,立即安排他住进敬老院解决他的食宿问题。同时,联系民政、医疗卫计等部门,看能否为曾宪宽解决拖欠的医疗费用让他继续治疗,并发动亲戚、朋友、同事及社会力量募捐了1.8万元,助其渡过难关。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群众就会增加几分幸福。”每当村民带着纯朴的微笑和我打招呼问好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辛苦换来了村民的认可,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回想这段时间的点滴,我常常无法抑制内心的澎湃,工作条件的艰苦、帮扶工作的开展、村庄的变化、村民期待的眼神和耳闻目睹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化作心底挥之不去的思绪,时常令我不忘自己扎根农村的这个初心,我将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作者:永嘉乡瓦高村第一书记)
上一篇: | 从象牙塔里到田间地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