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名牛佛镇人民的优秀儿子,1997年12月入伍,2003年毕业于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先后担任某集团军汽车连连长、修理营营长,2007年、2010年、2012年先后三次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克服家庭各种困难,远赴战乱纷纷,饥饿与疾病折磨的西非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三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为祖国和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世界和平。在纪念建军90周年之际,本刊特稿刊发其优秀事迹,以飨读者。
嘉奖令告慰爷爷
2017年清明节前夕,牛佛镇供销社退休后去世的职工廖友章的坟前,廖友章排行老五的儿子廖毅,手持廖友章孙子、廖毅儿子廖铭的嘉奖令展示在父亲坟前,以此来告慰父亲在世时对孙子的敦敦教导。
嘉奖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某炮兵部队党委发来的,嘉奖令说廖铭在部队期间,积极投身部队建设,模范践行强军目标,历任班长、排长、连长、队长、参谋、营长等职,先后三次受中央军委的指派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在其父亲廖毅查出身患肝癌,他在忧心父亲病痛的同时,仍能以大局为重,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冲锋一线,投身改革。在参与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中,在军队和武警指挥部担任参谋,协调部队参与抢险救援,多次荣获嘉奖,2017年被表彰为“优秀基层军官”。
看到儿子能够为国家赢得尊严和荣誉,在党和部队的培养下茁壮成长,这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廖毅更加坚定地握起了拳头,虽然自己身患重症,已经同疾病顽强地搏斗了四个春秋,但他还在不断地鼓励自己一定要战胜病魔,减轻儿子对自己的挂念,让儿子安心部队工作,让人民放心,让祖国放心,以此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参与中非维和意义重大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西南濒临大西洋,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0多万,因物产丰富一度被誉为“西非明珠”。
然而,长达14年之久的战乱,夺去了16万人民的生命,50多万人沦为难民,使利比里亚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2003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陆续进驻利比里亚,支持过渡政府全面落实和平协议,稳定当地局势,并帮助该国重建。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与联和国的号召,从2003年开始向利比里亚派遣维和部队,首批部队于2003年12月部署到位。由运输、工兵、医疗三支分队组成,主要担负联利团各类保障物资、国际救援物资、难民和前武装人员遣返等运输任务,部署在蒙罗维亚。工兵分队担负B战区全面工程保障和道路维护等任务,部署在绥德鲁。医疗分队43人,作为二级医院,担负B战区相关医疗保障任务,部署在绥德鲁。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向利比里亚派遣维和部队的国家。在14年的利比里亚维和任务中,中国军队和中国馆人民为利比里亚的战后重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家庭“危机四伏” 他选择“祖国最需要我”
2010年,当廖铭准备第二次踏上中非维和路时,他的大女儿刚满周岁,看到襁褓中的婴儿正需要父爱时,“祖国更需要我”。廖铭没有多想,他依然坚决地响应部队的号召,把孩子交给妻子,毅然踏上了维和路。
2012年5月,正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廖铭,突然接到国内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徐晓春悲伤地告诉他,自己的父亲廖毅刚从医院体检身体时突然发现患上肝癌,并且已是中晚期。得知这一消息后,廖铭多么想立刻飞回国内,来看看重病的父亲啊!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想,祖国需要我,非洲人民需要我,部队更离不开我,利比里亚灾民也需要我,这个时候我更不能离开这里。
想到这里,他放下电话,强忍心中的悲伤,拨通了国内电话,请求父亲所在单位和家中亲友帮忙筹集治疗费用,又请自己中学同学帮忙将父亲安排到重庆某大医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得知父亲手术成功,病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消息后,廖铭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又坚持在非洲工作期满才回到老家探望病重中的父亲。
廖铭先后三次踏上漫漫中非征途,累计参与中非维和时间长达24个月,不能一直呵护幼儿和陪伴身患绝症的父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来利比里亚人民的和平,为祖国和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亲眼目睹战友倒下
廖铭告诉记者,出国维和代表的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形象,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这既是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一项神圣使命,又是一次严肃的政治任务,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廖铭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战胜了环境恶劣,自然条件艰苦,物质生活十分困乏,饥饿、贫穷与落后相存,艰难、困苦与危险相伴,动乱与疾病、暴力与危险时刻包围的重重困难,跑遍利比里亚15个州,任务覆盖利比里亚全境,保障了国际维和部队全体人员的用水供应、油料运送、部队轮换、国际救援物资运送等多项任务,圆满地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为稳定当地局势,曾经亲眼目睹和参与了倒下战友的抢救工作。
利比里亚的气候高温多雨,传染病容易流行和暴发。出国前廖铭和战友每人注射了多种疫苗,到达利比里亚后,每人每周坚持口服药物,即便是如此,车队在外出执行任务途中,路过丛林深处时,个别战士还是遭到了成群蚊虫的袭扰和叮咬,感染了疟疾,发烧、呕吐。执行任务一般是当天返回的,但廖铭他们常常是执行长途任务,由于当地路况相当差,只能住宿于友军营区。2008年5月,廖铭所属部队战士张某刚,执行任务时突发脑疟,口吐白沫不醒人事,随行的一名中队干部和两名战士轮流从2公里外的执勤点将他背回营区,幸亏火速送到卫生所抢救才挽回了生命。一名36岁的中国民工,因突发脑疟引发心肌梗塞,从发病到死亡不到3个小时。回国三年内,廖铭仍然是疟原虫的携带者,如突发高烧,仍需做疟原虫筛查。
身处异乡的人,最难忍的不是生活上的艰辛,而是远离祖国、远离亲人,被动乱与疾病、暴力与危险包围时的复杂心理感受。由于长期战乱,造成枪械大量流落民间;由于社会的穷富差距与法制的不建全,造成当地民众解决问题往往付诸于暴力。廖铭在执行任务时,还经常遇到暴毙于街头的人。
与非洲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利比里亚热带丛林遍布,人们住的是茅草棚,用的是木板搭建的床,三块石头撑起灶用来做饭,贫困得每天只有用一顿木薯来充饥,没有主食,他们国家不会种植任何的农作物和粮食,生活物资极为匮乏。当地电厂瘫痪,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在那里是一个没有工业、农业、孩子不能上学、成人不能工作的凄凉的国度。
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给维和官兵生活带来了影响,联合国供应的食物,肉多菜少,菜量还少,只得吃些从国内带来的快餐类食品补充,看到当地贫穷的孩子没有吃的,廖铭就和战友一起常常把压缩饼干、方便面节省下来,利用执行任务间隙,送给当地饥饿的孩子充饥,每当看到孩子乞求的眼神和稚嫩的小手,他们心里总有无限的心痛。
在参与利比里亚维和之后,廖铭深刻地体会到非洲人民生活的贫困,那种贫困是国人无法想象得到的。坐在车上穿行于利比里亚城市与农村,钢筋水泥与原始森林,城市里的人衣着混乱,能够闻到许多地方的恶臭。原始森林里一个椰枝房两个大人一群孩子,许多人都是衣不遮体。廖铭痛心地告诉记者,他曾经看到一个与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小孩,拿着铁器在地里寻食,他当时一阵心酸,也经常碰到大人小孩追赶车队,高喊“强尼”索要食物。当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饼干、罐头全部送给他们,看到他们脸上舒心的微笑后,自己也觉得很高兴、很舒坦了。
在非洲维和期间,廖铭无数次地参与抢救灾民,运送救灾物资,为友军抢修车辆,帮助运输大队施救陷在泥潭的车辆,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与非洲人民和友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次受到联合国官员、利比里亚官员及维和部队首长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