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您是第 1500996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7年第1期>>卷首语
我们为什么感到忙累?
发布时间:2017-02-08 17:19:41       作者:安平       来源:编辑部  点击次数:919

新年伊始,闻“鸡”起舞。上年工作没忙完,新的忙碌已开始。从年初到年尾,我们少有休息,无时不感到忙累。

当然,我们必须忙累,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和情怀,这是公职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愿以我之夙夜在公,换来万人幸福安宁。尤其是换届之初的大安,必须提振“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处处警惕“慵懒”和“不为”之风抬头,始终在“凝心聚力,拼搏实干,努力建设开明开放幸福美丽欣欣向荣新大安”的道路上争分夺秒、一路向前。

然而,忙累并非不要休息,更不是为忙而忙。著名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有一个生动而恰当的比喻:“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休息本是狂奔的前奏,正如列宁所说:“懂得休息的人,才懂得工作。”若过度加班成为职场的常态必将成为白领“过劳”的主因。所以党报发文反对一些地方违法取缔干部的双休日,所以干部的“娘家”多次发声要求强制性休假。因为干部的身体健康,是干部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干部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基础。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忙也要忙到“点子”上,敢于并善于向时间要效率。让自己的工作时间不浪费,让法定的休息时间有保证,让有限的人生有意义,或许是我们可以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比如,保持定力。有些忙累本是来自内心的心浮气躁,心猿意马,缺少做人做事的定力。定力是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定力是一种波澜不惊、坚韧不拔的文化自信;本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短平快”的急于求成只会自毁武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才能向历史交出圆满的答卷。面对外界的发展,我们产生一种压迫感、焦虑感、紧迫感无可厚非,但是,“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无论是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还是构建“四梁八柱”改革框架或反腐倡廉、改善民生,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等待我们,只有保持坚定自信和足够耐心,才能行稳而致远,即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意义上说,定力就是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是个人从容不迫、内心强大的展现,是我们愉快工作的前提,也是攀援既定目标的核心竞争力。

再如,善谋大势。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有怎样的大局观、战略观,不仅决定着我们的“时间效率”,也决定着我们能走出多远、抵达何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正是我们能否跳出“瞎忙”藩篱的关键所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对大局成竹在胸、对大势体察有度、对大事运筹帷幄,方能蹄疾而步稳。“秉刚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总纲,渔网的网眼就自然张开;抓住根本,其余的细节就会自然跟从。“成天忙得要命,但工作确实没有做好。毛病在那里?在于不善于使用自己的力量。”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老革命家仲勋同志这样回答忙而无效的问题。我们善用自己的力量,就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到善谋大势,善于抓纲,善于抓住工作关键部位,敢于并善于向时间要效率。就能够自由地遨游于时间的海洋,顺利抵达梦想的彼岸。

还有,减少形式。形式多了必成为形式主义,不仅害人害己误国,而且劳民劳官伤财。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形式,忙得昏天黑地,“5+2”“白加黑”,“辛苦指数”很高,但总是忙不到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关键处;有些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忙得像陀螺一样,却迷失了前进方向;有些仅忙于“命令主义”的上传下达,甚至“不过夜”,最终接不上地气,算不上对工作的积极负责,效果也无异于浪费时间。越忙越乱,越忙越盲,正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中所要高度警惕之处。当前,还有一种“材料政绩”的形式主义滋生,一些乡镇和部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作成绩,用材料报表“包装”工作,靠“互联网+打印”冲入新的“文山会海”,又哪有不忙累的道理?在时间的长河中,慵懒和瞎忙是不同的两端,却是共同的弊端,欲从时间中解放出来,最终是要解决从上到下无孔不入的形式主义。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珍惜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忙并充实着,累并快乐着,让每一秒都“逝得其所”,而不是无谓瞎忙的“耗得可惜”,这才会诠释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更潜藏着对时间的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