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我区脱贫攻坚工程中,有一场精准之役正在步步推进,节节报喜。这就是集中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户口儿童登记户口的问题。
本期一篇报道显示:全区摸排、认定的“未上户人员”120名中,需亲子鉴定确认关系后上户的青少年儿童达82人,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血样、照片采集和鉴定受理工作,正陆续做出结论并登记户口,表明:这件多年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最艰巨的一座“堡垒”已被攻破。余下的登记工作将区别情况,认真核实,有序推进。这件事之所以成为脱贫攻坚的精准之役,基于以下判断:
其一,问题精准。这的确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农村诸如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子女在医疗机构外出生无出生医学证明,违反当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各种原因寄养或领养孩子等等,造成了子女不能及时登记入户,日积月累,形成一批数量众多的农村青少年“黑户”。原因林林总总,结果只有一个——严重影响了这类人群共享低保、就学、就业、扶持、资助、贷款、迁徙等各类农村基本政策。这个问题拖延不决,不仅其生产、生活没有着落,严格说来在法律上还意味着连普通公民的基本权益也没获得,脱贫致富又从何谈起?所以,这绝对是一个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个必须坚决拿下的严重问题。这次,大安解决了!我们有理由为之点赞!。
其二,对象精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没脱贫,对象要精准。脱贫的主攻对象当前无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贫困户中最需要关爱的则是他们的孩子。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一个家庭梦想起航的风帆。他们最重要、最脆弱,也最易被伤害,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无户籍儿童不仅物质条件、法律保障和亲情关爱缺失,随之而来的心理阴影或更为严重,让他们健康成长并励志成才,努力做好无户口儿童的户口登记,保障其合法权益应该是最起码的第一步了,无疑,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每个贫困儿童都是祖国的孩子,更需要也更应该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
其三,方向精准。集中解决好无户口贫困儿童的登记户口问题,不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这与国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和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目标高度契合,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的必然之举。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是党中央消灭城乡差别,根治贫困顽疾的重大部署,此乃明大局,顺大势,善莫大焉。比起《人民日报》吐槽某地:“扶贫工作中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雪片飞来,‘最多一天就填了48份’”那种繁杂无序,我们这件事就精准和自豪得多了。
这件事做得好,离不开两个“实”字:一是求真务实的“实”,二是认真落实的“实”。
解决贫困户尤其是贫困户儿童户籍问题,远没有修房造屋,送钱给物那种风生水起,热热闹闹的响动,但效果又如精准滴灌,润物无声。不禁让人反思:扶贫攻坚新举措和大手笔要有,老问题和小顽疾也不能忽视,精准问题导向,深入扎实推进,就会“此处无声胜有声”,这就是求真务实的“实”。解决贫困户尤其是贫困户儿童户籍问题,本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必然要求,说明只要把符合实际的现行政策落到实处就是扶贫,就是精准,这就是认真落实的“实”。然而,落实政策仍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并不比所谓工作创新来得容易,大安政法公安干警,卫计系统干部和乡镇村组互相配合,科学分类,逐户逐人、逐个见面,在艰苦细致中透现出了责任和严谨,最终得到贫困户的赞赏和欢迎。
不过,解决了这些人登记户口问题,也只是走完了脱贫长征路的第一步,户口登记后的配套政策和后续工作如何跟进,诸如医保、低保,建房,就学政策是不是随之落实?尤其是孩子们的心态和志向更值得关注。至此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这些新登记人员其合法权益有没有完全到位,精神风帆是不是已经张扬?扶上马再送一程,把好事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