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闪电划空,让国人眼前一亮。“工匠精神”是生产者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理念,是生产者将其情怀、其态度、其信念倾注于手中的作品,表现出的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精神。这种对工作痴迷的精神和态度,是当前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应努力追求,带头弘扬的。
工匠精神本是人生进步的基因。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就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是绝对没有出息的。南美洲有一种普雅花,花形若塔,绽放时上万朵的花穗高达十米,浓香四溢,极为绚丽,然而,普雅花要整整百年才能开放一次,花期却仅有两个月,普雅花虽有那惊天之美,但要用一百年的时间来静养、积蓄,要承受100年的孤独和坚守,这就是“欲居高处,必能胜寒”的道理。工匠精神还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被誉为“世界钻井之父”的我区“燊海井”,既是培育了工匠精神的土壤又是工匠精神结出的硕果;近代外国瑞士制表商,意大利皮制业,日本手工艺等都以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而誉满天下,遂成为经典。工匠们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信赖。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当我们还在为“圆珠笔老不出水”而烦恼之时,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一员难道不应幡然梦醒,深刻反思吗?
确实,近年来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普遍缺失的短板。在市场经济推进中制造商因唯利是图而造成的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不在少数;在从严治党高压下干部因种种不适应而产生的心浮气躁,得过且过,慵懒浮拖没有完全根除。人们从心底呼唤工匠精神的归来!它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气质,它是社会踏实前进的步伐。在互联网的便捷时代,我区党员干部更应带头坚守和努力弘扬工匠精神。
第一,心中的目标要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注、专心、专一,最忌怕就是没有原因的朝令夕改和没有方向的来回往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陷入“铺大了摊子,却烙糊了烧饼”的窘境。当然,专注绝非是要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的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从而摆正位置,凝心聚力,目标如一,不离不弃。专注力的本质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这对于每个人,每个地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手中的工作应精益求精,至善至臻。“工匠精神”的精髓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首先,是定什么标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和工作的质量,做事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就能做到极致、做出境界、做成精品,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必将贻误事业,害人害己。其次,是取什么态度。党员干部须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作风,杜绝追求眼前利益的心浮气躁,牢固树立起一种执着、严谨的人生态度,做人观其做事,做事如同做人。其实,工匠不是商人,他们喜欢手中所做的作品胜过这些给他们带来的钱,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敏锐,却多了一份对产品的执着;干部是人民公仆,为民做主、办好实事应胜过政绩的虚荣和形式主义的苟且,他们身上或许少了政客的圆滑,却多了一份对人生的敬畏。
第三,脚下的步伐须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工匠精神”的难点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是“量变引起质变”,屠呦呦的青蒿素从60年代开始研究,整理了多达808种可能的中药,做过不计其数的实验才获得成功;记得曾读过所谓“两万小时理论”,意思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积累,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不一定能坚持。总之,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善始善终,坚持到底,“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人“揠苗助长”只能是永远的笑柄。一种产业,一个项目,一件工作莫不如此,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踏实脚印,一生终成几件事情。
归来兮,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