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上一篇: | 制度一出台 干劲鼓起来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地税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关心下,大安区地税局作出全面深入推进地税文化建设的安排部署,确立“以文化人、以文兴税”目标,实现由文化“软实力”到税收“硬实力”的蜕变,加快推进了税收现代化改革和升级发展的步伐。
一、传承与发展并存,精心提炼文化建设核心内涵
地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文化在地税行业的集中反映,是地税部门及地税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物质形态的综合。地税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四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文化理念是与众不同的行为识别,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灵魂,起着先导性、引领性作用。
(一)精心提炼“燊海”文化内涵。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经过广泛征集和多次讨论,我局确定了“奉献、创新、和谐”的地税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燊海”为品牌的地税文化体系。燊,意为旺盛、兴旺、盛貌,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源于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的盐井——燊海井,代表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井盐文化,更体现着地税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我局以自贡地税“崇法厚德、燊税富民”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管理理念、执法理念、服务理念、学习理念、廉政理念、人才理念”六大理念为支撑,在管理上秉承“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在执法上重视“公正透明、文明高效”,在服务上追求“税户所盼、税务所向”,在学习上谋求“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廉政上崇尚“公权至上、人民之下、阳光之中”,在人才上坚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构建起大安地税文化建设理念体系。
(二)传承构建文化建设指导体系。我局在市局“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的”——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抓好“两大核心”——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树立“三种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推进“四化建设”——平台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流程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强化“五项保障”——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建设、地税文化建设)指引下,将文化建设纳入税收工作整体规划,研究制定了大安地税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从原则、目标、措施、载体等方面对文化建设做出具体要求,为全面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二、实践与塑造并重,倾力打造“四位一体”品牌
无法复制的品牌文化,是个性化地税文化建设的体现。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将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位一体”进行品牌塑造,为大安地税税收事业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
(一)将精神文化内化于心。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反映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是地税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把“崇法厚德、燊税富民”核心价值观作为“有源之水”,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围绕“一局一品、一股一训、一岗一铭”创建活动,创建具有地域特色、单位特点岗位文化体系,如办公室的“俭助廉、仁成德、公心有道”、监察室的“风清气正、气正税兴”,综合税政股的“执法准、业务精、质效优、为政廉”部门文化等。坚持唱响《自贡地税之歌》聚心聚力,吟诵《自贡地税赋》激励进取,打造交流沟通的“道德讲堂”、地税文化专栏、地税微信,构建“心灵之家”,让干部职工共同筑起精神家园,增强干事创业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二)将物态文化实化于形。物态文化是行业特征,是其他文化层次的前提和载体,反映地税工作的物质成果。我们广泛使用自贡地税标志(Logo),推行税务标识统一规范悬挂,政务公开栏、人员去向牌的内容、格式、色调统一设计、制作等,将地税文化外化为可视的地税形象。同时,规范办税服务大厅和相关设施的税标、宣传用语,包括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窗口设置以及涉税资料的种类与形式,建立统一规范的办税场所。开展“打造书香机关、提升素质能力”活动,让“职工书屋”真正成为干部职工的“充电室”。统一以“燊海”文化为视觉标示,利用办公楼门厅、楼道等搭建文化廊厅,形成“一厅、一屋、一廊、一室”特色文化展示。
(三)将制度文化固化于制。制度文化是保障,是规范地税各项活动有序开展而形成的制度成果,是在长期税收工作中创造的组织规范体系。我们把完善地税管理制度作为文化建设重要部分,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以制度规范行为”的良性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实现上至“一把手”下至“一线干部”全面覆盖。打造以师带徒“1+1导师”工程,建立青年干部培养机制,激励青年干部“仰望星空、志存高远”。拓展干部上挂下派、横向交流、内部轮岗等渠道,用“有位”的机制激励干部积极“有为”。借鉴和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积极运用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两权监督”系统,构建起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平台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流程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四化建设”,落实《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全国税务机关征管规范》,通过征管流程再造,实现从单人管理到团队管理、管户到管事转变。按照“机构扁平化、机关实体化、管理专业化”要求,以适应金税三期工程为抓手,以逐步建立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支撑体系和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为指引,对机构、岗位职能和人力资源进行重新划分、职能再造、资源整合,设置了行政管理中心、监督管理中心、队伍建设中心、税源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纳税服务中心“六大中心”, 形成了上下整合、分工明确、协作联动、高效运转的实体化运作机制。
(四)将行为文化外化于行。行为文化是表现形式,反映地税部门的组织行为、管理行为和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和佐证,是干部职工外在的行为规范。年初,区局党组在干部职工中倡导践行“四个表率”,即局班子要做各级班子的表率,班子成员要做推动各项工作的表率,中层干部要做干部职工的表率、全体职工要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表率。编印《政策法规学习手册》,实现自我管理。开办“共话学习心得、共享工作经验、共谋地税发展”的职工“学习讲坛”,至今已举办21期,参学人员达1890人次。举全局之力创建文明单位,两个税务所和一个稽查局全部创建为“区级文明单位”,一个税务所命名为自贡市“巾帼文明岗”。
三、巩固与深化并存,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加强大安地税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突破制度管人“瓶颈”、实现“文化育人、以文兴税”的重要举措;是升华管理活动、服务指导税收征管行为的有效抓手;是提高干职工素质及核心竞争力、丰富干部职工生活、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是检验我局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核心作用的根本途径,对实现大安地税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税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一)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统一规划,持之以恒。地税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取向,而是整合了全体人员共同愿景。要达到个人成长与事业进步相互促进的理想境界,必须有融合近期、中期、远期计划的目标体系,既统筹兼顾,长远规划,又要明确重点,循序渐进。我局在全面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指导意见》对大安地税局文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完善《实施方案》,对各阶段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有效促进了文化建设长期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领导推动、上下联动、经常活动“三动”原则,营造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乐于接受的浓厚氛围。
(二)地税文化建设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兼容并蓄,彰显个性。地税文化作为一个开放式体系,具有多样性,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将文化理念渗透到税收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打造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位一体”文化体系,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税务文化有其共性,但更多地要体现不可复制的个性,突出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我局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吸收盐文化精髓,打造出四位一体的“燊海”文化品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安地税文化特色。
(三)地税文化建设是税务管理的升华,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创造文化,文化影响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即是以文化人。地税文化建设要始终服务于税收中心工作,最终落脚到推动地税工作的全面发展。缘于文化建设的方兴未艾,大安地税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总收入从1994年的0.17亿元到2013年的3.5亿元,增长了近20倍,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是戮力奋进将迈上4亿新关口。2014年,我局被省人事厅、省地税局表彰为“先进集体”;“职工书屋”被区总工会命名为首批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办税服务厅荣获市文明办“市级最佳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称号;在全系统业务考试中多次名列前茅,各类先进个人、标兵能手等典型不断涌现,被区委通报表扬为大安区2014年度“十佳学习型机关”等。地税文化建设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我们牢把税收形势变化,紧跟税收改革步伐,既要保留和发展文化精萃,也要逐步淘汰一些过时的思想观念、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始终站在税收事业发展前沿,只有“海纳百川”,方能“有容乃大”。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安地税文化建设取得的一点成效,仅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衬托着全市地税系统文化建设的姹紫嫣红。我们将努力创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大安地税文化,实现地税人自身价值与税收事业发展的高度统一。以文化人人心聚,地税人必将大有可为,以文兴税税更兴,地税事业必将大有作为。
(作者:区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 | 制度一出台 干劲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