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大安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在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以“构建三大工作体系、实施五大行动”为主抓手,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全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加强,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圆满完成了试点期间预定的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区委、区政府把试点创建作为发展的“助推器”,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联系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安区实施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同时,将试点区工作列入每年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建立了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年度工作推进会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区人大、区政协每年将试点区建设纳入专项调查、视察,形成了政府主导,区委、人大、政协聚力加推,部门和乡镇街道齐抓共管试点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三大体系”,合力共推试点工作
(一)健全工作服务体系。建立了大安区专利基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区、乡镇街道、企业三级知识产权工作站25个,组建了一支70人的乡镇街道、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队伍。在全市率先建立专利代理制度和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引进5家优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聘请9名知识产权特派员,常年为辖区企业提供一揽子专利增值优化服务,构建了覆盖全区知识产权的“一个平台三级工作站五家中介”的工作服务网络体系。
(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财政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大安区专利资助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对新获授权专利、驰名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给予企业和专利权人一次性奖励扶持的政策措施。现已发放授权专利资助资金32.2万元,40余家企业及个人专利受到资助;兑现技术创新、创优创名配套奖励资金134万元,30余家企业受到奖励。
(三)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区委、区政府将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纳入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分年度印发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任务和考核方案,实施对区级有关部门、所有乡镇和街道的年度目标综合考核。通过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年度目标、综合台账管理、定期追踪问效、及时督查通报等方式,有效推动了试点工作方案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深入实施“五大行动”,纵深推进试点工作
(一)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行动,助推工业做强做大。按照“以试点促普及推广,以示范促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现已分别成功培育国家、省、市、区四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培育3家、5家、10家、42家。针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零专利”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专利清零”专项行动,自试点以来,东方热能、西南电线电缆等13户企业实现了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4户企业均一次成功申报专利5项以上,有的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现有2户企业已获得专利质押贷款400万元,1户企业正在办理中。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自贡硬质合金公司已顺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四川省第一批顺利通过贯标的企业。
(二)实施品牌农产品培育行动,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围绕精深加工、资源环境、畜牧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天花井、盐帮年代等6户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从落实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经费、制度入手,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挖掘、申请、保护等工作。截止今年10月,已有60项专利获得授权,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6个,引进推广玉淇淋58号等农业新品种40个、水稻立体栽培等农业新技术10余项,带动15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带动全区50% 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深入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建立商标“五进”、“五书”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贴心助农送商标”活动。截止目前,我区农产品注册商标达105 件,成功培育火边子牛肉、牛佛烘肘、冷吃兔、李记卤菜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10余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项,农业非遗产品2项,新增产值2.4亿元,带动2000余人创业就业、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三)实施知识产权知识普及行动,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宣传普及。将知识产权的宣传纳入全区普法内容,创新方式,认真开展“4?26”知识产权日、专利周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和知识产权“六进”活动6次,创建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试点学校7所。制发《知识产权100问》等知识产权宣传书籍、资料5种、85000余册(份),接待咨询1200余人次。切实加大知识产权的舆论宣传,在四川在线、自贡日报、电视台等媒介宣传报道我区开展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情况20次(篇),出刊简报40期。强化人才培训。多部门紧密配合,多渠道、多层面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累计25场次、1300余人次。其中,大中型培训6场次、650人次,中介机构点对点培训12场次、300多人次,同时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送培各级培训100余人次,初步培养了一批熟悉知识产权管理的干部人才队伍。
(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不断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建立了知识产权、工商、版权、质监等职能部门的知识产权协作机制,两年来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行动9次,检查商业场所356处(户),商品12000余件,纠正专利标示不规范商品45件,查处涉嫌假冒知识产权商品78件、商标侵权1件,向市局转交案源15件。在全市各区县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专利)行政执法办公室,现已独立办理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件,协作市局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结案10件。创新开展“零侵权”商贸市场培育试点。围绕川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家居产业、医药为重点,率先将东大家居城商场、永康大药房建成我市首个“无侵权假冒专利商场(店)”,指导完善了行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现了行业自律,为营造商品流通市场规范的知识产权环境、提振消费、带动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五)实施知识产权创新服务行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能力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主动“招院引所”,搭建科技合作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大校、大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已有30余户企业与川农大、省畜科院等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协作创新机制,先后促成企业与大校、大所建成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研发机构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深化基层服务。抓住企业知识产权这个核心和关键,建立了经常化联系服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四帮一促”、“六必走”科技服务企业制度,把科技中介、技术队伍搬到了基层,切实加大了企业在专利申请、保护、商标注册、科技项目咨询及管理的指导、服务力度。
四、重视创造与运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自试点以来,我区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截止今年9月,我区专利申请达991件、专利授权达586件,累计分别达1412件和815件(从2010年起)。2013、2014年专利申请分别为240件、373件,同比分别增长25.6%、55.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9件,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注册商标达438件,累计达864件,年均增长34%,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7件;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企业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1个优势产品进入《2015年自贡市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6户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各类国家及行业标准35项。培育了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4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8.9%。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累计分别达23家和16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3.2%。全区专利技术转化率达85%以上,新增产值41亿元。依托世界超千米深井燊海井、素有“东方龙宫”美誉的恐龙博物馆、红岩烈士江姐故居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开发旅游产品110件,已有国家4A级景区1个,去年年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我区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我区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工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专利结构不优、不少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实用人才缺乏等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今后,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深入做好知识产权宣传保护维权工作,营造激励创新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商品化,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作者: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