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12期>>“村官”说事
打造“振兴票号” 探索“131”乡村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5-01-13 12:27:32       作者:曹翔       来源:回龙镇

回龙镇庆华村第一书记 曹翔

 

20237月,在党的号召下,我来到了回龙镇庆华村任第一书记。到村第一天,我就在思考如何将社会工作专业与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主张对服务对象“增能”,在服务过程中,利用优势视角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造血功能”,从而实现“自助”的目标。这与第一书记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职责是相当一致。于是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初步探索出了“131”(即一个“振兴超市”,需求、孵化、资源三个平台,一个服务空间)的乡村治理庆华模式。

 

以“振兴票号”,激发村民正能力

 

首先,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将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20平米的闲置用房,打造成了“振兴票号”,票号中放置货架、小桌椅,编制《庆华村“振兴票号”红黑榜》,制定村民行为准则。对村内脱贫户和未成年人家庭发放首批“振兴存折”,由乡治服务空间定期发布各类任务(活动),引导村民参与,当参与积分达到要求分值时,便可用积分到“振兴票号”兑换相应的奖赏物品。直接以物质奖励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正能量”,以“小积分”换来“大文明”,以“小超市”撬动“大能量”。现已累计办理“振兴存折”87个,积分792分,兑换各类物品194件次。

 

以需求平台,摸清问题与需求

 

为及时了解村内问题和需求,特别是脱贫户的需求,我们依托“振兴票号”建立了一个需求收集平台。在线上,利用“川善治”小程序中引导村民通过“村民说事”板块将自己或邻居的问题或服务需求上报。在线下,我们设置了3套问卷,对村内老人、儿童和妇女开展了生存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并形成报告。同时,结合每月风险线索排查工作,培训网格员进行日常问题和需求的收集。以上采集到的各类问题和需求,由驻村工作队汇总后,将合理且能解决完成的问题和需求,通过“川善治”小程序和庆华村微信群进行任务发布,引导村民参与各类互助、环保等各类志愿服务。各类活动服务结束后,参与村民均可获得一定的积分。

 

以孵化平台,引导多元参与

 

为动员和引导庆华村内外更多人能参与村内服务。我们依托“振兴票号”建立了一个孵化平台。一是对内培养社工专业人才。在我的引导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全部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并有2名村“两委”干部成功考取初级社工师证书。二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村内宣传、组长挖掘、骨干培养等形式,我们共建立起了儿童权益维护、邻里互助、家风家教、心理疏导等5支村级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各支队伍主动承接需求平台发布的各类任务(活动)。现已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6场次,服务庆华村各类人群400余人次。

 

以资源平台,整合慈善力量

 

根据村内需求,特别是村内无法解决的各类需求。我们依托“振兴票号”建立了一个资源平台。链接深圳壹基金会为20户脱贫户开展居家适老环境改善服务,为其提供马桶、助听器、按摩器、轮椅、适老椅、报警器等各类适老用品。为回龙镇困境儿童提供120份儿童心愿礼包。同时,链接自贡市妇女联合会、自贡市总工会、韩红基金会、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自贡市慈善总会、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自贡市社会工作协会等各类慈善资源,到村开展“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农民工解忧项目”“童伴妈妈项目”等各类慈善服务项目,累计服务640人次,精准地回应了部分村民的问题和需求。

 

以服务空间,开展丰富活动

 

在各类慈善资源和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我们依托“振兴票号”建立了一个服务空间。在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带领下,广泛开展了儿童墙绘志愿活动、儿童安全沙龙教育活动、假期课业辅导和夏令营活动、“种地小能手”巾帼试验田活动、“童心向党”讲家风故事会、家庭教育指引讲座、妇女健康守护志愿活动、困境老人入户评估活动、困境老人环境改善志愿活动、老人入户心理陪伴活动、脱贫户药品箱发放等各类主题活动19场,累计服务各类村民390余人次。

通过建立“振兴票号”,我们以“社工+志愿+慈善”联动机制,创新了“131”乡村治理服务模式,回应“一老一小”问题,有效助力了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曹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