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民政局派驻何市镇新房村第一书记 黄瑶
驻村以来,我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服从何市镇党委、政府和镇领导安排,严格落实驻村管理规定,团结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力求答好为民“满意卷”。
服务群众,实现驻村真帮实扶
服务群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落到实处需要的是第一书记从“外来户”变“村里人”,真正做到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困难。到村任职后,为快速了解新房村情民情,驻村的第一件事便是迅速转变角色,走进田间地里,重点走访每户脱贫户及监测户,了解其房屋位置、家庭情况、收入来源、思想动态和诉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与村“两委”密切合作,参加村民会议,了解新房村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地考察,全面掌握新房村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发展情况。
真抓实干,助力群众排忧解难
用心聚民意,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突破口。在今年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走访中,了解到脱贫户钟利友的砖瓦结构的两间房屋一直有漏雨问题,且瓦片时不时掉落,不仅影响了老人的正常生活,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通过多方咨询,联系上爱心人士,帮助钟家进行了房屋修缮。
对钟利友家庭的帮助仅是驻村帮扶的一个缩影。驻村以来,与村“两委”密切配合,新房村2024年有效识别新增纳入1户监测对象;申请防返贫保险3户;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办理产业奖补29户4.0513万;开展“以购代捐”消费帮扶活动,涉及资金3900元;申请雨露计划2人;不漏一户地为脱贫户(监测户)申报跨区务工一次交通补贴。切实解决了群众最急最盼最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新房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收入来源单一,产业发展局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与村“两委”在创新和巩固工作成果方面找思路、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坝坝宴”村集体经济项目。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及群众意愿,多次进行沟通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联合村“两委”充分挖掘和利用村内现有资源,通过将闲置的原永嘉乡小学校进行改造利用,打造了一个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就餐的“乡村坝坝宴”集中办理点,并组建了一支10余人左右的宴席承接团队,面向本村乃至全镇提供红白喜事宴席服务。目前已承接红白喜事宴席20余场,实现了10余名劳动力的就地就业,促进村集体增收7万余元。
(责任编辑:杨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