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历史性贡献之一,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了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定位,对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传承
以人为本作为人类先进的思想成果主要表现在对“神本”和“物本”观念的否定。其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虽已深入人心,但并未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而我国在长期的封建专制体制下,人的价值、权利、意义就更难以得到彰显,而今我党自觉提出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或以官为本,正是对这一世界共同文明成果的确认和传承,是我国进一步与世界共同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以人为本是我党指导思想的核心立场
早在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2004年3月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专门对“以人为本”作了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段精辟论述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解以人为本观念的一把钥匙。过去很长时间里党的指导方针并不是以人为本,甚以为这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战争年代以夺取全国胜利为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展“文化大革命”,“先治坡,后治窝”,忽视了以人为本;甚至在改革开放后的一度时间也曾片面理解发展,用“增长”代替“发展”,牺牲环境发展,忽视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温家宝语)”,经过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致认同和共同努力,终使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起来。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本质和核心,这就鲜明地体现出了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一致性,进而深刻揭示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最高目的,而不是只以人为手段、为代价的现代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也才是真正能够成功的现代化。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旗帜,这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伟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三、以人为本在“十八大”上新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145次提到人民这个关键词,被称为是一篇把人民举过头顶的报告。报告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给予了“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的“升位”、“深化”和“量化”。一是“升位”,随着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这一最新的历史定位,从而也就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理念给予了新的历史定位,表明我们党是“以人为本”的党,表明“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今中国观念领域具有统御地位。二是“深化”,十八大报告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明确释放出将从制度层面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信号;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三是“量化”,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并引人注目地首次量化了两个同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使以人为本的落实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也必将使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幸福。
四、以人为本必将指引我们继续前进
首先,“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中将共产主义的本质描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个理想社会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我们面临机遇和挑战,而当前发展中的突出挑战是综合协调和可持续性问题,靠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改革举措难以解决,如经济增长的构成中,是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再如,发展与社会公平问题,包括教育、住房、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为什么迟迟未能取得各阶层都比较满意的答案?再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群众的意见很大,而治理收效甚微?等等。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在发展实践中“见物不见人”造成的,都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特别是要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根本解决。第三,只有坚守“以人为本”核心立场,才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人总是要追求物质利益的,顺应这个要求就有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人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之后,还要追求政治的权利、文化的权利,还要享受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生态文明,全面满足人的这些需求,就达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不仅仅是指单个的人,是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人的集合体,我们必须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不同要求,这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所以,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点来理解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克服发展的片面性,真正把握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贯彻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有理由相信,我们只要能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站稳“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就必然能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乘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