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11期>>调查与研究
浅析大安区脱贫人口就业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4-12-09 20:21:32       作者:陈玉 王平 彭倩玉       来源:区人社局

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陈玉

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区就业局局长 王平

大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彭倩玉

 

近年来,大安区以促进脱贫人口就业为主线,以脱贫人口致富增收为目标,持续强化就业帮扶,全力以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成效

(一)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建设,提高转移输出水平

一是发展壮大国有劳务公司,鼓励支持区级劳务公司开展劳务输出、用工调度等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二是推动成立5家镇级劳务专合社,为脱贫人口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用工难”与“用工荒”并存的难题。三是认定61名有一定劳务组织协调能力的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乡村能工巧匠等为劳务经纪人,提供劳务中介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10.85万人。

(二)搭建用工需求对接平台,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一是开发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等乡村公益性岗位955个,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人口特别是弱劳动力、半劳动力,2024年累计安置脱贫劳动力、退捕渔民等853人次,兑现岗位补贴334.68万元。二是采用“直播招聘+网络招聘+线下招聘”三位一体的形式,强化岗位对接,针对脱贫劳动力、农民工、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1场,提供岗位信息1万余条。三是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申请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基地,就近就地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帮扶车间、基地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给予补贴,今年以来,吸纳47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发放吸纳脱贫人口岗位社保补贴38.87万元。截至目前,全区脱贫人口(含易地搬迁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7759人。

(三)支持创新创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一是向脱贫劳动力发送培训宣传短信,征集脱贫劳动力的培训需求。2024年已在新店镇和三多寨镇开展两期返乡创业培训班共56人参训,其中脱贫劳动力12人。二是广泛宣传创业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5万元。三是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23年选树大安区返乡下乡创业明星15人,推荐的大安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徐勇获得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称号,何市镇被评为首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镇。

(四)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行动,提升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春节前后开展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行动期间累计服务农民工20万余人次。二是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累计在村(社区)新建集“政务服务+电信服务+邮政服务+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的农民工综合服务站32个。三是建设公共就业创业村级(社区)服务点7个,提供政策宣传、业务经办等各项服务,实现人社业务“身边办”。

二、脱贫人口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脱贫人口就业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受贫困时期陈旧的就业观念影响,部分脱贫人口认为有政府兜底保障,日子能过下去就行,得过且过,不追求致富增收;另一方面,转移输出就业成本高,成都、广东等地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主要务工地,工资水平更高的同时生活成本同样更高,脱贫人口外出机会也较少,面对陌生城市时心理压力大,难以承受“背井离乡”后的思乡之苦,更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导致不愿意外出务工。

(二)低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市场用人需求

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脱贫人口原有的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如电工、焊工等岗位,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对机器设备的使用更加规范、高效、安全,用人单位用工风险相对更小;另一方面,脱贫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参与政府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难度较大,导致参训意识不强,参训热情不高,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难以提升。

(三)就业稳定性差

脱贫人口主要从事保安、保洁、建筑工人等可替代性强的岗位,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和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不同,这些岗位往往签订劳务合同甚至口头合同,用人单位随时可能因为出现期望薪资更低的劳动者而解除合同,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差,失业风险相对更高。

(四)维权意识不强

脱贫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获取法律知识、维权途径等信息的渠道较少,法律意识不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没有主动站出来维权的意识,即使有维权意识,与用人单位相比也处于弱势,若用人单位态度强硬便打消了维权念头。

(五)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受限于文化水平、眼界见识、创业资金、承担风险的能力、生活经验等,脱贫人口少有创新创业的想法。我区积极开展返乡创业培训,但培训后创业率低。我区也广泛开展创业政策宣传,落实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但申领的脱贫人口较少,今年以来,仅5名农村户籍人员申领创业补贴或创业担保贷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就业观念引导

要引导脱贫人口积极外出务工、大胆返乡创业,首先要帮助脱贫人口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利用走村入户、院坝集市招聘会、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微信群、抖音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他们努力拼搏,为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更舒适幸福的生活。积极评选返乡入乡创业成功典型人物,鼓励创业典型下乡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创业历程感染脱贫人口勇敢转变思想,不断进取。结合脱贫人口性格特点、技能类型、家庭情况等实际,开展针对性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二)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返乡创业培训

摸排脱贫人口原有技能类型、技能水平、就业意愿、技能提升需求等,错开农忙时节分类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以实现就业为导向,加强岗位信息对接、人岗匹配,大力开展企业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三)加强劳动权益维护

增强脱贫人口法律意识,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加大维权成功案例宣传,鼓励脱贫人口在遇到劳动权益侵害时勇敢、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公开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农民工服务等热线电话,畅通农民工服务绿色通道,使脱贫人员遭遇劳动权益侵害时“投诉有门、维权有路”。开展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

农闲时农村闲置劳动力求职需求大,而农村及周边地区大量的养殖大户、农村观光旅游项目等存在季节性、临时性的用工特点。加快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建设,支持劳务公司、劳务专合社、劳务经纪人作为“中间人”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创收增收。

 

(责任编辑:曹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