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我区县道经历了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跨越式发展时期,道路路面状况进一步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覆盖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随着全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管养压力与日俱增等问题凸显,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逐渐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新形势对农村公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需对我区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做一些研究。
一、实现养护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公路养护事业明显带有社会服务行业的自身特点,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目前主要形式还是停留在人工日常保洁,小零星应急工程处置等,如突发较大灾害事件,目前的养护水平已不能满足需要,机械化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大地方财政补贴投入。目前我区面临的养护机械化市场,俗话说,好的配不起,差的不想要;当前市面上的比较实用且使用效果明显的养护机械有,但是购置的成本也是昂贵的,购置成套的大型综合机械就更困难。购置单一的机械解决不了日常的养护工作,一些成本低的机械使用效果不佳,且易磨损的部件更换费用较大,维护及折旧的费用较高。仅靠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补助经费,远不能满足这一系列机械的购置费用,所以加大地方财政补贴投入是必要的。
(三)养护人员技术低。目前,我区大部分的一线养护工人存在文化知识局限,年龄结构偏大,技术面单一的特点,接受新技术新理论的程度较低,即使是购置了现代化机械,职工暂时没有能力水平去操作和保养。所以,要实现养护作业的机械化,对养护职工驾驶、操作及安全等综合能力方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探索机械化养护新路子
(一)调动一线工人积极性,自主开发实用性小型机械。在日常养护工作过程中,注重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一线的养护工人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累积,自主研制小型专业机械,如我区自主研制出公路洒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养护压力,同时也节约了资金。下一步应加强这些小型机械的推广使用,既可以节约资源,也提高了养护效益,还将产生较为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摒弃机械设备的“辅助性”思维,用全新的设备经营理念指导养护生产。不能用肤浅的挤占养护经费及“机吃路”的养护概念去看待机械化养护的理念,应该认识到养护单位的长足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化养护的实现程度,只有实现了机械化养护,才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护,才有可能实现培育一流的养护质量。
(三)宏观调控统筹安排。结合我区自身特点,投入大型养护机械使用率低,闲置情况较为普遍,成本回收低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养护机械化的配置选择方面,上级管理单位在对大型成本高的养护机械方面应给予政策方面的指导及激励。不能一轰而上,茫目购置,而应考虑全局,统筹安排,养护部门根据自身资金以及掌握先进技术能力去选择配置不同类型养护机械,逐渐能够形成跨区域、专业化、联合养护作业的局面,通过对养护单位专业化和机械化养护方面的培养,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逐渐形成上规模的大型的专业化养护单位。
(四)建立科学的养护检查考核体系,以最终的考核目标来引导行业行为。根据现行规范和评定标准为依据,加强对养护质量、养护效率、养护安全等方面的考核,特别是通过对养护作业台班定额、养护合同及招投标工作方面,充分体现出机械化养护和人工养护的差异,体现对机械化养护的导向,增加养护单位对养护机械化投入的积极性。设定有效的奖罚体系,按照奖罚适当和注重长远的要求,修改和完善“质保金”、“缺陷经费扣减”、“信誉考绩”等奖罚制度来激励养护单位对机械化养护的积极性,明确高质量的养护更依赖于养护机械化的实现程度。
(五)组织人员培训,为养护机械化发展提供保障。实行机械化养护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养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推行,对相关的养护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养护新机械、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需要对相关技术人员组织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最短时间适应情况,从而达到良好的机械化养护效果。
三、结论
1.在公路养护机械化方面,按照“先小型后大型、先专业后成套”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机械化养护,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技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养护单位在下一步面向市场上的竞争力。
2.上级主管部门对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应有政策性的激励,形成行政干预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对在养护招标管理、养护合同执行、养护目标考核以及单位信誉考绩方面充分体现出机械化养护和人工养护的差异,体现出对机械化养护的政策性导向,形成“自身发展为主、政府引导扶持为辅”的思路,推进养护机械化稳步、健康发展。
(作者:区公路养护段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