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足协、全国校足办主办的“2013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在云南省玉溪市落幕。江姐中学女足分别战胜重庆、厦门、梅州、湖南、深圳五队,以全胜战绩夺得小学组冠军,再次刷新球队历史。
同时,队员刁闵玉、郭佳艺获“玫瑰之星”称号,郭佳艺获“银手套”称号;教练员冯涛获“优秀指导员”称号。
据介绍,江姐中学女足成立于2004年1月,现已建成为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队伍,拥有教练员6名,运动员83名,队员从11岁到18岁,分布在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各年级。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女足后备人才基地。
硕果:球技、学业双丰收
首夺全国冠军的背后,是该队一长串的坚实足迹。
女足组建10年来,他们一直包揽着全市“三好杯”中学生女足比赛第一名的桂冠。2008年夺得省女足锦标赛亚军、2010年夺得省运会女足比赛两块金牌。特别是在去年,斩获省青少年“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女子U-11组)第一名,并代表四川女足参加“2012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获得了全国亚军,刷新了我市中小学生女子足球比赛的历史。去年2月,以江姐中学女足为依托成立的“自贡市江姐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获批为“国家级体育俱乐部”。球队现有国家一级运动员4人,国家二级运动员23人。
在队员球技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的升学成绩也响当当。2011年,8名队员报名参加高考,就有6名被高校录取,其中1名上重本,2名上二本,3名上专科,升学率75%。2012年,5名队员报名参加高考,就有4名上本科,1名上专科,升学率达100%。今年,有3名被高校录取,均上二本,升学率100%。其间,还有4名队员还被评为省运会先进个人。
训练:风雨中“摔打”出战斗力
体育竞技拼的是战斗力和智慧。
传球、抢断、边路进攻、中路渗透、底线传中……一场场激烈的分组对抗赛在球场上演。
“练”!这是主教练田大友“摔打”队员战斗力的秘诀。不管节假日,不管天晴下雨,当其他同学还在休息、游玩的时候,每天女足训练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而她们最主要的训练方式就是分组对抗,在对抗中熟悉足球,在逼抢中提高技能。
目前,虽然队员训练的环境还是尘土飞扬的沙地操场,但依然没有阻碍田大友、冯涛等教练训练的热情。他们认为越是环境艰苦,越能锻炼球员们的意志。
同时,从队伍配备、经费保障、球队管理等方面,学校对这支女子足球队更是关爱有佳、倾注了心力。其中,为了选好苗子,保好苗子,让孩子们更好地练球也更好地学习,学校还特地把一个年级的女足运动员相对集中在一个班,配备较好的师资,统一安排读书和训练时间,极大地缓解了读训矛盾,也让女足队员的训练热情更加高涨。
目前,学校依托完备的体育场地、敬业的教师教练员队伍和科学的体育训练管理制度,通过“自贡市江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平台,探索出了“专职教练为主,兼职教练为辅,外聘教练为补”的用人机制,构建起了学校教学与俱乐部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使命:特色办学播种希望
从自贡市第七初级中学到凉高山中学,到自贡市十中,再到自贡市江姐中学,作为全市五所高完中之一,56年来该校致力开拓进取,不断坚守自我的历史担当。
“我们不断坚持和丰富‘行以培德,学以长才’校训的思想。”江姐中学校长罗俊自豪地说,“今天,我校已有两张名片亮相世人:一是命名为江姐中学,彰显红色教育特色;二是江姐中学女子足球队,彰显艺体教育特色。”
“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家境较困难,但都很吃得苦;学足球不需要什么费用,只要老师肯教,学生肯练,就能出成果。”10年前,还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江姐中学正苦苦探索素质教育突破口的时候,足球运动员出身的体育老师田大友站了出来,提出组建女子足球队,培养体育尖子的构想,并获得学校同意。一路走来,学校、教练员和队员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认可。
“面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残酷实际,学校组建女足的目的,是想通过艺体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拓宽她们成才道路。而不是要学生只会打球,不会读书。”分管校长郑跃祥道出了其中原委。
在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现在,江姐中学更加坚定了把女足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为高校输送高水平女足队员、为专业队输送后备人才、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目标,决心通过梯队建设推进球队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全省一流的女子足球队,让这些“铿锵玫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夹缝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个中究竟,是江中人用“开拓”、“坚守”孕育出了这支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