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2年第4期>>主编有话说
说“力度”
发布时间:2013-12-05 12:41:32       作者:裴建成       来源:区人大 编辑部

力度,是近年来党政工作中频繁使用到的一个用语,比如,我们经常说到“加大工作力度”等等。力度大小,往往也成为我们衡量、判断某项工作的尺度或第一印象。

不过,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力度,还得从“力”的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说起。平时工作中甚至在个人的成长进步中,人们说力度时更多想到了力的大小,容易忽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角度)。其实,力的方向和角度与力的大小一样重要,而且与力度本身似乎有着更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首先,力的方向决定力度的价值。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力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分,也有凝聚力和离心力之别,假如我们能坚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人不分高低,力不分大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就必然众志成城,战无不胜;反之,只是眼睛望着,嘴上说着,而实际用力不精准甚至方向不一致,必然碰撞、掣肘,何谈力度?这样的力度越大偏离航向越远,要它作甚?所以加大力度就像驾车踏油门,此时更要把握方向盘,这也告诉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方向感,只有方向一致的力度对目标才是有价值的力度。

其次,力的角度影响力度的效果。同样大小的两个力,方向也相同,在不同的位置着力却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用力和着力的角度不仅影响力的大小也影响力的发挥,这就验证了一句成语“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也就是我党历来重视和强调的工作方法。有些同志缺乏基层锻炼,说起来一套一套,做起来“隔靴搔痒”,工作中浮光掠影,找不到“着眼点”和“切入点”,因为角度不准,自然不会有工作力度;有些同志自持一隅经验,不能与时俱进,心中没有大局,误把“牛尾巴”当成了工作的“牛鼻子”,也是因为角度问题,最终也不会有工作力度。当然,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解难题又不落窠臼,敢于创新却不逾规矩的优秀领导者也每每可见,他们在工作中始终把稳方向,处处把握角度,不仅“力度”势如破竹,而且“好球”精彩纷呈。使人们再次领悟到了当年小平同志率领全党拨乱反正、改革创新时打出的一个个绝世经典的“擦边球”。

所以,“加大力度”绝不是“加大力气”,只有把稳了方向,把握准角度才能真正加大力度。当然,达到此种境界也绝不是靠小聪明或碰运气能一蹴而就的,正确的工作方法来源于科学的思想方法,须有高远的视野和深厚的功底。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厚积,方能薄发。而这些又统统离不开学习,向书本学习可以使我们开拓视野,向实践学习可以使我们积淀功底,从而,让有力度的工作始终伴随着自己有力度的人生。

力度不仅表现一项工作的状况,也反映一个干部的素养,可以掂量其担当的重量,可以窥测其智慧的光芒;也许,还将会成为干部“德才兼备”的一支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