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化专题学习,加强政治引领,抓好专题培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经验。现选取全区纪检监察和教体系统的主要经验做法,供交流参考,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大安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区纪检监察系统聚焦精准排查、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监督执纪力度。
一、聚焦精准排查,上门走访听民情
面对面倾听诉求。通过上门“问诊”,建立民情走访机制,开展“三级干部大走访”绘制“民情地图”、“12340”纪检监察干部走遍大安、纪检监察干部“上门问廉”等系列活动,以“一对一”的方式对重点村、镇(街)、部门(单位)进行认领、开展走访。通过入户家访、个别访谈、集中谈话、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全区15个镇(街)、121个村(社区)开展有侧重、差异化全覆盖走访服务,面对面倾听社情民意、群众诉求。
实打实收集问题。走访活动中收集群众对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意见建议,对收集的问题分类处理,理清性质、建立台账,收集问题后能解决的100%解决,不能解决的100%解释,答复到位并公示公开。2021年,走访干部群众191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84条,进一步畅通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满意度。
点对点做好宣传。上门走访时,与群众做好交心谈心,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及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法规、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社会评价知识,切实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解读透,让人民群众看得懂、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
二、聚焦精准治理,点题整治解民忧
开展专项治理。坚持“哪壶不开提哪壶”,在省、市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大安实际增加拆迁安置房建设、村(社区)非生产性支出、养老保险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相继开展“高举党旗、厚聚民心”“4+2+2”等专项治理工作,累计发现问题1300余个,问题线索81条,挽回资金1346.5万元。
强化监督检查。统筹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对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不到位;扶贫项目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明、监管责任不落实及闲置浪费;乡村振兴领域中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维护隐患整改不力、重建轻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离实际、质效不高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10余个,问题线索7条。
创新巡察机制。用好巡察利剑,探索开展村(社区)治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专项巡察机制,抽调巡察机构、纪检监察干部组建10个专项巡察组,创新“四看、四查、四访”工作方式,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村(社区)开展专项巡察,对基层治理情况进行集中“会诊”,被巡察的村(社区)群众满意度均得到有效提升。
三、聚焦精准服务,公开公示聚民心
晒出“明白账”。全区推行组级事务“唱票公开”工作,定期召集群众、村(社区)、镇(街)驻村干部参加院坝会,将村(社区)惠民惠农资金拨付、政策享受、财务管理等重要事项,一项一项念给群众听,现场接受群众质询,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群众对村(居)组级事务知晓度,累计开展组级事务“唱票公开”2086场次,接受村(居)民质询833轮次,晒出“明白账”2736本。
挂出“公示牌”。针对低保领域信息公开不到位、“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推行“低保对象挂牌公示”,统一公示牌模板,注明其享受低保的原因和镇(街)纪(工)委监督举报电话,悬挂在低保户家门口,以公示牌构建起监督大格局,基本实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同时,延伸公示方式,利用村(居)组务公开栏、组级事务“唱票公开”和QQ、微信群等载体拓宽公示渠道,对低保信息进行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的线下线上监督。
推进“办实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为民办好实事。区纪委监委机关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认领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涉及内容均与民众息息相关。2021年,完成道路扩宽硬化、公厕阴沟整治、维修提灌站等民生实事47项。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干部参加青龙湖马拉松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到红苕地社区开展创文创卫活动,参加灯会志愿服务57人次、天府旅游名县志愿服务6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