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6年第2期>>卷首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
发布时间:2016-03-04 16:50:38       作者:裴建成       来源:编辑部

近年来,我区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最引人关注的当数创新。

以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激励保障、农村集体“三资”、村社区财物、非生产性开支、工程建设、村居组务公开的“1+1+5”配套制度建设,创新了基层组织建设和法治治理,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其他诸如:马草山社区的“四真”群众工作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的“五个一线”工作法;区级班子“五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和规范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意见;加强和规范教师队伍调配管理试行办法;积极争取整合我区交通建设资源;率先创办干部学习平台《大安》杂志等等,举不胜举。大安之创新,可谓各方闪烁,一路绿灯。

这些工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敢于面对和研究现实问题,勇于在实践和改革中探索进取,善于在攻坚和克难中创造新的业绩,从而展现出了引领新常态的“创新”特质。

如何看待创新?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当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是创新;改革初期,安徽小岗村农民走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发展理念之首,在全球各种增长模式相继走到极致之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心走出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经济发展道路更是创新。正如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其实,人类从第一次站立、第一次举起手中的木棒、第一次点燃生命的火种,200万年时间走到现代文明社会无时不在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创新是民族禀赋,是改革者的青春,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然而,创新又谈何容易?需要理论功底,实践修为和务实作风,创新既不是变换花样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余额不足的勉强透支。我区村社区建设的“1+1+5”制度创新成果,就在于紧紧扭住“管人、管钱、管事”三大领域,牢牢扎紧“履职、行权、用钱”三大笼子,层层构建“明责、担责、问责”三个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突破,因厚积而薄发,绝非偶然得之。创新还离不开非凡的胆识和无私的担当,回望历史和现实,创新从没有过一帆风顺,不仅要付出创新者艰辛的劳动,甚至要付出创新者个人的既得利益,就像马化腾的微信或将颠覆自己的QQ,我们构建的制度笼子终将关紧自己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用个人的风险和利益承载起肩膀上的责任,是真正意义的“为官有为”。而来自“有为”和“担当”的创新又必将使我们历经考验,历久弥新,无往而不胜。这也是总书记引用(北宋)程颢、程颐典故的道理:“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大安不乏创新的光荣传统: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大安人的优秀儿女邓萍、江竹筠;改革开放初期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近年奋力打造的东北部新城和精心构建的制度笼子。这些,无一不用创新的笔墨抒写着“求真务实,厚德自强”的大安精神。

刚刚闭幕的2016年大安“三会”,已经擂响“十三五”开局的战鼓。如今之大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壮士断腕、自我开刀的勇气;需要把握规律、防范风险的智慧;需要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环境。

恰如南宋诗人朱熹那千古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