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8期>>群言堂
依托“兴趣+专业”搭建青年人才培养新平台
发布时间:2014-09-23 09:42:47       作者:杨硕       来源:区农林局

作为基层农口系统的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稳定青年队伍、提升青年工作的实效性和搭建切实可行的青年人才培养平台成为当前一项极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区农牧林业局团委结合青年团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兴趣+专业”的形式将青年吸引进来,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培养当前青年农业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技能、知识构架和综合能力,以“兴趣+专业”为平台搭建青年农业工作者知识互换、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

本次,通过采用一对一面谈、座谈、组织集体活动等形式在农口系统青年工作者中深入调研,共走访青年15人次,走访乡镇12个,分析研究符合当前实际的基层青年人才培养新平台。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青年主观感受中的“代际”更替,也在加快。在老一辈人眼里,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成年人,无疑同属一代青年。但在这个群体内部,他们却自觉划分出了所谓的“80后”“90后”。青年群体能够最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同时,青年群体也是社会上变化最快的一个群体。所以,青年成长成才所关注问题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当前,部分基层共青团组织所开展的青年人才培养相关活动,有时存在站在“高层次”考虑问题的现象,仅仅关注活动模式本身,忽略了活动的一项重要主体——青年,青年职工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有效接收能力往往没有被放到活动前期筹划考虑范围,也就造成了部分出发点很好的青年人才培养方式实效性不强,最终达到的效果也就不明显。

(一)从青年职工关注问题分析

1.从职业发展方面问题分析。就目前来说,党政机关青年干部职工关注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单位能给予的发展平台>单位工作氛围>收入。从分析看出,当前80后、90后青年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所以也就造成青年关注的工作氛围已超过收入,也就是说,能否给予青年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空间已成为稳定青年队伍、培养青年人才的一个手段。

2.从自身能力方面问题分析。青年认为当前自身最需要加强的能力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协调沟通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业务专业知识。而最喜欢的培训方式分别是:一对一指导>结合实际工作的指导>大课堂式的理论培训。从分析看出,当前提升青年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不是开展课堂式的培训,而是不间断地将对青年的教育培训深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具体工作引导青年的“做中学”“看中学”。

3.从对工作满意度方面分析。青年职工对工作感到最满意三项分别是:领导的信任>晋升预期>有机会学到新东西;最希望得到激励的三项分别是:晋升的机会>被领导认可或授予荣誉>现金或物质奖励,从这两方面分析,结合党政机关工作特殊性,晋升机遇和领导的肯定已占了青年时候对工作满意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分析认为,领导需要对青年多鼓励的方式来进行培养。

(二)从青年职工学习状态分析

1.从青年学习主动性分析。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青年职工缺乏主动学习意识,部分青年的学习还停留在计划多,实施少的状态,部分青年就是参与到了集体培训中来,学习到得有效内容也不足,往往有效接收知识时间只能坚持培训过程中的30%左右,而业余时间除规定的任务外,主动学习新知识并长期坚持的青年职工也占少数。所以分析认为培养青年职工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就成为培养青年职工成长成才的首要任务。

2.从青年学习目的性分析。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青年职工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习内容往往集中在近期所需的知识,而系统全面的学习较少,经常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所以分析认为培养青年职工学习的提前量、系统的学习安排将成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青年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情况现状

造成青年人才培养推进效果不明显现状的原因除去当前客观因素以外,从当前共青团工作现状来分析,青年培养方式、工作目标的不恰当也是造成影响青年发展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台单一性。多数单位搭建的青年人才培养平台均局限于以会代训的模式,停留在会议、课堂、填写表格等方式,所以在青年群体中就会造成“换汤不换药”的不良影响。

平台固定性。在一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团组织往往会将活动开展的形式、时间以及参与人数等因素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但活动的切入点是否符合当前实际就缺乏考量,当前青年职工对于此类活动的参与度和理解度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往往从主观上停留在完成任务的思想,所以也就会造成活动所填写的规划书、交流的知识内容均脱离了实际的现象,缺乏灵活多变的特性。

层次不分明。目前,还存在多级团组织全都在围绕开展活动来进行工作,每一级团组织的工作方式、目标并没有明确,上下级团组织的联系就没有实质内容,也就造成了每年搭建很多平台,但平台是否存在重复、是否具有较强的参与度、是否符合各单位、各行业实际就没有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三、运用“兴趣+专业”搭建有效平台

“兴趣+专业”从字面上来看突出兴趣和专业两个词,而兴趣的宽泛和切入点以及是否能让青年学以致用、体现价值也正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要求,“兴趣+专业”一方面注重活动本身,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活动的有效参与度,只有有效参与度得以提升,活动的实效性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青年人才培养所涵盖的内容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品、技能、理论、性格等全方位内容。

(一)“兴趣+专业”的运用性

1.成立合理的“兴趣+专业”小组。在成立“兴趣+专业”小组的前期要考虑三方面内容:一是参与度,此小组是否具有较大的参与度,前期要做深入摸底调查,选择青年职工喜爱的兴趣成立小组;二是内容积极向上,要选择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积极向上的兴趣成立小组,在传递“正能量”中培养青年人才;三是符合青年专业能力,要让青年在活动中不断增加自身专业能力,运用专业能力解决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异想天开。

2.开展合理的“兴趣+专业”活动。要符合实际的开展活动,开展合理的活动,一是充分运用“兴趣+专业”活动开展培训。参与兴趣活动的青年首先具有参与活动的专业性和主动性,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渗入式的加入培训内容,青年就具有较强的主动吸收知识的能力,而将兴趣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青年的接受力也就可以提升;二是充分运用“兴趣+专业”活动开展交流。参与同一“兴趣+专业”活动的青年具有一定共同语言,青年的生疏度也就有所下降,可以在短时间内打破“隔膜”、敞开心扉,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谈论议题,由小组成员结合议题发散式的展开讨论,“现身说法”式提升青年相互学习的能力;三是充分运用“兴趣+专业”活动传递“正能量”。要在活动中去宣传好的政策、宣讲好的制度,充分利用青年兴趣形成的热情传递“正能量”,此类方法可能更适应当前青年现状,效率将大于会议宣贯的方式。

(二)“兴趣+专业”活动的实效性

1.打破“形式化”。“兴趣+专业”活动可以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可以运用竞赛、讨论、参与、训练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活动开始后可以直奔主题,不用经过固定的流程和方式,活动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也可大大提高青年职工的参与度,让青年职工对活动中传递的知识的吸收力度也就加大。

2.打破“模式化”。“兴趣+专业”平台中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打破固有座谈以及课堂等会议模式,可将交流学习的平台移至田间地头、院坝、工地、农户家中等多种场所,在青年熟悉的环境中引导青年、培育青年,也可以通过活动让工作在不同单位的青年职工通过交朋友、增感情,将互补互助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四、“兴趣+专业”的积极探索

农牧林业局团委在局领导班子的鼓励和支持下,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兴趣+专业”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22,区农牧林业局成立了一支由农牧林业局领导班子、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的帮扶队,共结对帮扶450户农户。我局青年职工龚剑霞、杨硕、陈小飞、王郸婵等同志各自与10户农户签订帮扶协议,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工作岗位、服务意向设计内容,以“一助一”、“一助多”、“多助一”等形式长期结对帮扶。局领导班子在组建帮扶队时,考虑到青年职工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缺点,但是也充分考虑到锻炼培养青年的需要,只有让青年接触基层才能激发留在基层、帮助基层的工作激情。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位青年均做到了互补互助、积极学习、不懂就问的要求,正在积极为如何更好地帮助结对农户储备各种专业知识。

55,区农牧林业局组织青年团员赴三多寨多福特色农业种植园开展了以“下基层助农、展青年风采”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活动。在实地了解中,青年团员发现一些问题,例如业主缺少专业技术、园区排水系统不完善、肥料利用率不高、已产生病虫害、嫁接技术难题等情况。这些问题均表现出青年们已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与业主的交流中,青年团员能够做到结合自身所长,从农业、林业、肥料、能源、经济等各方面提出良好建议,例如:采用鸡粪、牛粪发酵产生的有机肥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节约成本,育苗期间要采用遮阳网可大幅提高成活率、辛硫磷拌牛皮菜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有特效等等。这也可以看做青年职工积极学习和“兴趣+专业”小组的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局团委将在区团委、局领导班子的支持和鼓励下,完善各项管理章程、学习计划、活动组织等各方面内容,紧密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结对帮扶等项目活动,真正形成“兴趣+专业”的常态化,同时积极培养发现青年职工优秀典型,将好的经验、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有效的理论经验,为长期青年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作者:区农牧林业局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