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春
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梁颇聪
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李乐
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工业和信息化股股长 王瑞
近年来,大安区工业发展蹄疾步稳,构建起“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新格局——以金属新材料(硬质合金)及制品为主引擎,以通用装备、农文旅产品增值加工为协同发展的“两翼”。这一产业架构既凸显产业布局的多元协同特质,更通过主辅产业的联动互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形成支撑工业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劲动力源。
2024年,大安区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实现0.26个百分点的逆势提升,标志着工业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地位持续夯实,各主导产业细分领域亮点纷呈。金属新材料(硬质合金)及制品产业:龙头企业自硬公司实现营收26.18亿元,同比增长9.15%,带动就业1635人,在稳固行业领军地位的同时筑牢就业民生底线;通用装备产业:以华夏阀门、威鹏电缆为代表的骨干企业集群迸发活力,实现营收16.46亿元,增长率达18.9%,带动就业1957人,彰显强劲发展韧性;农文旅产品增值加工产业:天花井、妙不可盐等企业发挥特色优势,实现营收3.35亿元,增长9.54%,带动就业804人,推动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力,推动全区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加速集聚成势,为现代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龙头引领,传统产业焕新提质
聚焦金属新材料(硬质合金)及制品传统支柱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攻关,推动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应与创新优势。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一)深化政策引导效能。大安区政府聚焦企业发展痛点,精准出台系列高含金量扶持政策,构建起全周期政策保障体系。2024年,通过政策精准滴灌,帮助自硬公司累计争取省市区三级支持资金987.26万元,同比增幅达195.95%,助力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大中小企业融通、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化改造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发展。政策赋能下,自硬公司成功斩获全市首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入选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名单,并跻身2024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全年累计斩获4项省级以上重要荣誉。
(二)强化项目指导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全流程精准指导企业项目建设与申报。助力自硬公司“精密零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成功申报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协助“中钨高新SAP系统实施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后备库;推荐“硬质合金后端深加工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申报2025年省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智改数转”项目;全力跟进自硬公司“硬合公司高品质硬质合金全产业链扩能赋智项目”项目建设,全流程做优项目保障。
(三)夯实综合服务支撑。大安区全力做好龙头企业周边服务配套,投资3190万元有序推进自硬公司一号门信号灯设置、生态停车场建设等3个改造项目建设;新建口袋公园2个、体育健身设施8处、休闲广场5个、黑化小区路面2万平方米,推动市级首个智慧健身体育项目在自硬公司灯光球场部分投入使用;投入300余万元,改造自硬公司工会楼旧址,现已揭牌使用。全力协助四川汇维仕化纤有限公司成功解决“产品被成都铁路部门认定为危化品,无法经中欧班列运输”的问题,目前该公司产品可顺利通过成都中欧班列进行运输。
二、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
以通用装备领域为核心焦点,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作用。加速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深化全链条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同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程。在通用装备领域精准落实“新质生产力倍增计划”,通过梯度培育模式,重点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赋能通用装备产业升级。聚焦通用装备产业高端化发展,大安区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中试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四川东方龙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东方龙源核能装备中试平台”成功入选2024年度市级中试平台,围绕跨介质发射技术、第四代核电装备等前沿领域,加速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关键载体。中试产业园项目加速落地:联合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的自贡市(大安)中试产业园,选址大安区新兴产业孵化园,规划占地34.24亩,总投资5800万元,建筑面积超15000平方米,包含两大核心子项:跨介质发射技术中试。以中远程导弹高速入水技术为突破口,开展发射系统设计验证、试验场地建设等关键攻关,带动跨介质飞行器材料制造、组合动力等关联产业发展;核能装备中试。聚焦第四代核能装备需求,推进新燃料自动化储存技术验证、小型核电装料换料设备研发等核心工艺开发,建成多类模拟实验台架体系。
(二)推进智改数转进程,驱动企业效能跃升。四川威鹏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数字化精益管理战略项目,计划投资2500万元,项目周期30个月。项目旨在聚焦解决生产管理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效率低等痛点,通过搭建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已成功跻身AAA级企业行列。目前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完成工厂部分设备智能化改造,实现APS(高级计划排程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与国家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Ecode码)的互联互通;部署工位信息化一体机、控制中心大屏看板及战情室可视化管理系统,构建起实时化、透明化的生产管控体系。凭借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实践,威鹏电缆已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标志着其在智能制造升级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三)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在通用装备细分领域,华夏阀门有限公司发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实施高端阀门国产化替代攻坚项目,围绕核电常规岛关键阀门技术瓶颈,重点研发闸阀防闸死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阀门壳体水压强度试验达标(API598标准),中法兰结构止回阀密封性能达到“无可见泄漏”指标,泄漏率优于国际标准要求。产业化项目成效显著,其“高端化某型阀门产业化项目”预计形成年产3500万元新产品产能,有力推动核电装备关键部件国产替代,为民族工业振兴提供核心装备支撑。
三、项目先行,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构建动态项目储备体系,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聚焦农文旅产品增值加工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一)重点项目提质攻坚行动
1.年产40万吨高端功能型复合肥项目:该项目选址大山铺铁路物流园J9-19地块,总投资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由中科农肥业(四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高塔熔体造粒无烘干流程节能复合肥生产线1条,配套购置造粒塔、冷却机等智能化生产设备,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及仓储设施。设计产能达40万吨/年,年生产周期300天,日产规模900~1200吨。项目建设创造“大安速度”,2024年5月开工,仅7个月实现试运行生产;2025年1月试产,3月即完成升规入统,投产到升规用时仅40余天。产能释放呈现阶梯式增长:培育期(第1~2年)年产值不低于5亿元,达产后(第3年起)年产值稳定在6亿元以上,预计首年实现产值5亿元,成为农文旅产品增值加工领域的标杆项目。
2.3万吨冷鲜禽肉加工及配套冷链物流项目: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在大安区何市镇建设3万吨冷鲜禽肉加工及配套冷链物流项目,成立自贡市阳雪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项目占地46亩,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引进智能化禽肉加工生产线,建设集禽肉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配套建设环保安全设施。项目建设周期3年,2022年7月开工,预计2025年5月中旬投产,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万吨冷鲜禽肉加工能力,实现年产值4亿元,将有效补齐川南地区优质禽肉加工产业链短板,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3.长明食品工旅迁建项目:项目选址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用地15亩,总投资4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700万元),重点建设“生产+文旅”融合项目,包括标准化生产厂房、盐帮菜文化体验中心(含博物馆展厅、品鉴中心)、冷链仓储及配套设施。主要生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贡火边子牛肉”、非物质文化遗产“牛佛烘肘”及盐帮预制菜等特色食品。项目运营后形成渐进式增长态势,投产首年(第1年)产值达3000万元,第2年增至3500万元,第3年起稳定在4000万元以上,成为传承盐帮美食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
(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作为自贡彩灯产业核心集聚区,大安区已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发展矩阵。集聚彩灯企业123家,带动就业超1万人,2024年产业总产值达113.48亿元,占全国彩灯市场重要份额。已形成“原材料供应—创意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灯展运营”全产业链生态,与区内企业形成紧密协作网络:上游原材料企业保障竹篾、LED光源稳定供应,中游设计公司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需求,下游贸易公司深耕国内外市场,年承接各类灯展项目超200个,形成“彩灯+文旅”“彩灯+节庆”等多元业态,成为全国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集群。
(三)农头工尾融合发展路径创新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探索打造“清洁能源+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标杆案例。作为四川规模化养殖龙头,自贡立华牧业在大安区的养鸡场屋顶资源为光伏项目提供优质载体。其西南最大黄羽肉鸡养殖基地覆盖9个镇,规划27.56万亩,有950余条标准化鸡棚,年出栏2800余万羽,厂房多为钢或混凝土结构,屋顶面积大、闲置率高、遮挡少,安装条件优越。以18亩的第四代笼养式鸡棚为例,其屋顶结构稳定,适合装光伏组件。立华牧业已累计建成88.46万平方米标准化鸡棚,30%屋顶利用可装约25MW光伏组件,年发电量超2500万度。四川沃轮电气作为大安重点新能源企业,专注充电桩及光伏设备研发生产,覆盖光储充换电全产业链,技术自主,竞争力强,光伏组件适配工商业场景,具备高效能、智能化运维优势。其在建光伏组件生产线,拥有智能储能装置等专利技术,可提升系统稳定性。
该项目整合立华牧业闲置屋顶与沃轮电气技术优势,可实现大安造大安用,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推动绿色转型,形成“畜禽养殖-光伏发电-智能储能-数字管理”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成为四川“清洁能源+现代农业”融合标杆。在国家政策与本地化供应链支持下,项目经济可行性与社会价值高。
(责任编辑:聂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