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5年第5期>>工作探索
护航童心 育见未来
——大安区展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6-09 19:11:16       作者:廖楠 陈耀       来源:区教体局

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廖楠

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股副股长 陈耀

 

近年来,大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锚定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目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一、构筑“四梁八柱”,夯实普惠优质发展基石

(一)党建领航,把稳育人“方向舵”。一是党建和管理相融合。构建“支部建在园所、党旗飘在一线”的党建新格局,公办园全部纳入属地中心校党组织管理,民办园建立4个支部、1个联合支部、1个民办教育和体育产业综合党委,属地中心校派驻民办园党建指导员23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党建和育人相融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深植学前教育,组织幼儿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红色经典动画片,开展“唱支红歌给党听”“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文化主题绘本阅读等系列活动。三是党建和业务相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学前教育工作同谋划部署、同落实推进,将党建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创新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党员示范课”等活动,让党的教育方针在幼儿园落地生根。

(二)保障投入,扛起普惠“民生责”。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大安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全域统筹,将学前教育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加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力度。“十四五”期间,结合出生人口变化趋势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撤并薄弱园15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增加学位1290,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资源的需求。二是改善办园条件。制定《大安区财政局 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完善幼儿园公用经费财政补助的实施方案》,加大财政投入,为园所“强筋健骨”。如庙坝镇中心幼儿园打造玩水池、种植园、农家小院,凤凰幼儿园打造绘本阅读空间、空中剧场,牛佛镇中心幼儿园打造野战区、涂鸦区、川剧小舞台等特色活动区角,为幼儿成长创设充满童趣的生活环境。各公办幼儿园按标准配备一体机、空调、钢琴等设备180余台,添置玩教具、绘本、手工材料等,累计投入800余万元。三是扩大普惠覆盖面。5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加入“免费午餐”计划,每年发放学前教育国家助学金80余万元。区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联合印发《自贡市大安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营利性民办园转型公益普惠性,近3年累计拨付普惠园财政补助610万元,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让学前教育公益性惠及千家万户。

(三)从严管理,护航规范“办园路”。一是专业先行,严把“入口关”。从审批到验收,从“准入”到“上岗”,严守幼儿园“入口关”,严格执行幼儿园建设、举办相关标准和工作程序,杜绝“带病办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将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落到实处,覆盖所有民办园,开展全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任职资格摸底排查,督促无证保教人员考取幼教资格证、保育员证。二是立体监管,严把“督导关”。为每一所幼儿园配备责任督学,将属地管理与责任督学定期到园督导相结合,实现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构建“区级部门+属地管理+责任督学”的立体监管体系。制定《大安区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方案》《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民办教育月考核实施意见》,通过“活动跟进、查阅资料、师幼访谈”等方式开展全覆盖督导评估,对膳食营养、健康保健、办园行为、保教质量等实施全过程监控,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组织园长年终述职并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园所管理从“自由化”迈向“规范化”。三是多方合力,严把“安全关”。始终将幼儿安全放在首位,不断筑牢安全防护网。成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动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6100%”。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游戏,渗透日常生活。建立健全安全联动机制,与公安、消防、属地镇(街道)密切协作,开展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发挥家委会监督作用,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监督食堂运营情况,确保“进口”安全与膳食营养。

二、激活“人才引擎”,锻造普惠优质发展队伍

(一)多元培训,赋能教师“专业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印发《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常态化开展“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师德系列活动的通知》。加大考评监督力度,全面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要求和入职查询制度。搭建“国培+高校+园本”的师资培训体系。选派25名教师参加国培骨干园长、教师培训项目;邀请专家举办园本课程开发等专题培训,覆盖教师91人;与四川轻化工大学联合举办园长高级研修班,参与学员71人。促进园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技能到素养全面提升。

(二)名师领航,拓宽成长“快车道”。依托市、区级名园长工作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3名教师加入自贡市陈欲晓学前名师工作室,承担优质课、讲座等任务16次,论文获省、市奖12项。大安区卓毓惠名园长工作室成立以来,以“传帮带”模式培育骨干力量,积极探索工作室主持人引领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在自贡市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比赛等各级竞赛中,工作室成员获省、市、区级奖励30余项,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良性循环,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教研深耕,厚植教育“创新力”。坚持教研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建立幼儿园联片教研和幼小衔接协同教研机制,通过人员交流、送教入园、教研互动、园际观摩和资源共享等五个途径,构建“质量同进、研训联动”格局。近三年,教师论文、案例、优质课等获区级以上奖项68个。每年定期跨学段组织“大安区幼小衔接研讨会”,汇聚小学与学前教育的研究人员、管理者、一线教师和家长代表,共同探讨幼小衔接有效实施的难点、焦点问题,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小学”一贯式培养模式,逐步缓解家长焦虑,破解“小学化”倾向。坚持科研为质量提升赋能。近三年完成区级以上科研课题15个、微型课题研究28个,其中刘富春老师主研《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434”策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回龙镇中心幼儿园课题《农村幼儿园幼儿体能锻炼的实施策略》获自贡市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深挖“特色内涵”,提升普惠优质发展成色

(一)本土赋能,打造园所文化IP。一方水土养一方儿童。各幼儿园深挖本土资源和历史人文底蕴,将千年盐都文化、传统艺术、民俗风情融入教育活动,构建独具“盐味儿”的园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园一品”特色发展格局。牛佛镇中心幼儿园挖掘盐运古镇的千年底蕴,将沱江大桥、马儿山公园“搬入”幼儿园,融合地方美食、商超等市井生活,建设“乐生活”课程,让孩子们在模拟集市中感受商贸智慧;庙坝镇中心幼儿园立足乡土生活,为孩子们建设“农家小院”,构建乡土课程;凤凰幼儿园以凤凰学校“和美”文化为基础,建设“和美”课程;启会优优幼稚园注重传统文化启蒙,打造国学课程。

(二)游戏为魂,解锁童年无限可能。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督导与指导结合,引导各幼儿园切实转变观念,严格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将游戏作为孩子的“通用语言”。指导各园科学制定《幼儿园周工作计划》《幼儿一日活动计划表》,为幼儿创设丰富有趣的园所生活。各幼儿园将本土非遗“打连枪”、彩灯制作、扎染、川剧表演等融入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唱念做打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创造力;将充满乡土气息的磨豆花、捉鱼虾、滚铁环引入区角活动,打通校园与生活的联系;将绘本制作、儿歌传唱、儿童剧表演串联整合,让阅读激发幼儿思考与表达,大胆展示自我。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出园所,走进江姐故里红色教育中心、恐龙博物馆、燊海井,体验社会,丰富认知。

(三)示范引领,激活全域发展动能。结合园所资源禀赋,开展幼儿体操、足球等特色体育项目,创建国、省级少儿足球示范园、少儿体操基地5个。鼓励各类幼儿园上等级、创品牌、树名园,持续提高省、市级幼儿园比例,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近3年创建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园5所,以创促建带动办园质量迈上新台阶。将全区幼儿园划分为远郊、中郊、城市三个片区,以省级园为片区基地园,发挥基地园的辐射引领作用,构建“省级示范园—市级园—普通园”的协同发展模式,近三年开展送教帮扶、跟岗学习、联合教研等共同体活动36次,实现优质幼教资源梯次辐射,带动全区幼儿园办园质量整体跃升。

人生百年,始于幼学。大安区将继续以儿童发展为本,深化课程建设、强化师资赋能、优化协同育人,以更科学的保教体系、更温暖的教育实践,守护每一颗童心,点亮每一份潜能,在更高品质、更高水平上满足群众对“幼有优育”的期待,奋力书写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大安答卷。

 

(责任编辑:曹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