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3期>>科技兴区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04-05 18:12:37       作者:张春 吴光华 唐竹婷       来源:区科经局

大安区科技和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春

大安区科技和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光华

大安区科技和经信局科技股副股长 唐竹婷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提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3月,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居于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新质生产力”“智改数转”已成为传统工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省委、市委、区委均将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和核心动力,全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近年来,大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坚持精心谋划、扎实运作、鼎力服务,2023年我们高新企业取得新突破、人才建设迈上新台阶、校企合作进入新阶段,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大安区科技创新发展

2023年我区科技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以新促质,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始终以创新驱动新经济变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陆续与百度、腾讯签约合作项目,并对接洽谈字节跳动(抖音)等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全力集聚数据标注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硬质合金产业园、大安区科创园区等项目建设,储备大安区大数据数字中心建设项目、沃轮电气新能源数字产业基地项目,聚集吸引一批新能源、硬质合金产业上下游科创企业,协同建设东部新城科创园。二是推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支持创新平台发展,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们主动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对上争取,新申报市级科普基地2个,新增市级创新平台3个。截至2023年底,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8个,较2021年同比增长8.5%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建立创新主体储备库,多维度、分层次精准帮扶指导,大力实施“科小—高企—瞪羚企业”三大工程。2023年新增7户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数量同比增长53.8%,位列全市第一,现有高企20户(全市排名第三);新增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6户,累计达到36户,在库总数较上年同比增长20%。现储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个,储备瞪羚企业1个。

(二)坚持引育并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始终做好引才、用才、聚才文章,激活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盐都人才新政,打造人才“绿水青山”。成立区科技和经信局党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大安区“一主两辅”主导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协同落实“盐都英才卡”(天府英才C卡)制度,加强对科技和经信系统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做到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先进典型及时推介宣传。二是培育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积极指导辖区企业人才申报“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等项目,加强顶尖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2023年以来入选“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1人、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1人,支持百度阿波罗基地招募高校人员279人,新申报“天府青城计划”1人、“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8人。三是深化柔性引才机制。探索“人在彼地,才施大安”新路径,拓展异地引才的覆盖面,加强“异地引才”的宣传推广。东方龙源、沃轮电气、沃纳科等企业相继在西安市、深圳、广州成立研发中心,以“人才飞地”的模式柔性引进新能源、核电技术领域53名高精尖人才从事关键技术研发。

(三)坚持协同创新,做强技术攻关能力。始终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建圈强链贡献更多科技力量。一是拓展校地企合作领域。主动了解企业合作意向,开展校地对接洽谈会,推进“政府+高校+企业”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建。组织威鹏电缆、天花井食品等企业申报2023年度“四川大学自贡市校地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推进沃轮电气、硬质合金、嘉特数控等企业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开展市校合作重点项目6个,对上争取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经费320.52万元。二是加快提升技术攻关能力。支持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2023年已推动3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如,推动沃轮电气、东方龙源完成智能化车间改造,并成功获得省级技改资金311万元支持;威鹏电缆、东方通用能源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名单;支持东方龙源、沃纳科等4户企业获得天府科创贷资金支持2731万元。三是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按照“小切口、快节奏”发展要求,积极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在挖掘自身资源潜力中开辟新赛道。百度阿波罗智行(西南)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项目仅用36天实现开园运行,腾讯云(自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已成功签约并投入运行;以百度、腾讯为龙头,目前我区已招引落地了数据标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4户。同时,立足东方龙源行业资源优势,通过提质扩容、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推动东方龙源与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四)坚持要素保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始终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要素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一是加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强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65亿,R&D投入强度0.88%,全市排名第二(不含高新区)。同时协助开展研发投入后补助申报,2023年全区4户企业获补助资金39.18万元。二是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主动融入自贡建设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联合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省非金属(盐业)地质调查研究所等高等院所重点打造一批市级及其以上中试基地,累计实施“ITER包层屏蔽块加工制造技术研究”“跨介质打击车载空气炮研制”“井矿盐开采技术研究”等中试项目3个,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三是提供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利用天府科技云信息平台实时反映我区各级科技工作者(团队)和企事业单位科技服务、科技成果、科研项目等供给与需求情况及变化趋势。2023年我们征集到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参展项目35个,1个重点项目入选第三届科创会自贡专场,现场签约金额达696.3万,推动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坚持科技为民,促进科技服务民生。始终与科技志愿者扎根基层一线,打通高校、院所、企业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一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推广,助力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2023年平台完成涉农在线技术咨询服务1007条,开展科技下乡帮扶10场次。借助产品技术推广深入挖掘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省级科创会平台展示农业企业科技转化成果,让企业站上更高层次的协调融合发展平台。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合理配置科学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科创工作室,配齐专兼职科创教师。2023年授牌广华山小学为大安区青少年科普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并推送其申报市级科普基地。同时科技志愿者联合爱心企业向广华山学校科技馆捐赠2台柜式空调,助力学校科创事业发展。三是着力全民科普宣传教育。2023年借助“科技之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品牌,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实用技术培训7次,发放科普宣传读物1万余份,出台《自贡市大安区贯彻落实〈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方案》,积极融入自贡“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格局,助力我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二、大安区科技创新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创新资源增量不足,科创平台稀缺。近几年,我区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较少,新增创新主体不足,创新资源增量不足。2023年,全区注册在库的科技服务业平台仅39家,不足高新区的10%(高新区398家),不足全市的8%(全市495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孵化基地平台,而我区还缺少科技企业孵化器,还没有培育一个成熟的企业孵化器,缺乏有效平台的支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没能实质性建成。

(二)自主创新意愿不强,创新活动较少。企业创新动力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依存度大,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领先的企业数量较少。2023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20户,占全市(143户)13.99%,列全市第三位;科技型中小企业36户,仅占全市10.28%,在全市排名靠后。全区146户规上工业、商贸服务企业中,高达70%以上企业没有开展任何创新活动或开展了没有进行统计,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四种创新的企业只有12户,占比只有8.57%。大安区部分优质制造业企业,管理层基本是家庭成员或亲属,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较为普遍。

(三)创新发展水平不高,研发投入偏低。2022年,我区全社会科技研发(R&D)投入1.65亿元,投入强度(占GDP)比0.88%、同比下降0.3%,虽列全市第三(不含高新区),但与全市(0.96%)、全省(2.14%)、全国(2.54%)差距明显。同时,2023年,R&D人员合计576人,其中全时人员占335人,占比仅58.15%,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支撑缺乏。

三、2024年科技创新的思路谋划

(一)培育企业“主力军”,打造产业“加速器”。一是不断完善开放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出台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政策措施,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加快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一主两辅”主导产业,探索“头部”引领、链式聚合、人才支撑,鼓励支持企业立足自身基础和禀赋,实施科技赋能、智改数转,加快传统产业强链提质、新兴产业补链建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三是强化科技型企业招引。围绕大安区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依托现有企业平台,积极成立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通过“金母鸡下蛋”孵化出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型企业集聚。依托现有数据标注产业链条,力争全年培育或招引科技型企业5户以上。

(二)提升平台“强支撑”,打造创新“放大器”。一是加快全国人工智能标注基地建设。以数据标注切入人工智能产业,以百度、腾讯、抖音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为基础,打造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处理、AI标注、数字三维建模、数字孪生及行业应用等全生态链,向阿里云、网易、小红书等提供企业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积极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标注基地。二是推进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培育建强创新平台。我们将围绕金属新材料(硬质合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积极布局创新平台,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2024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市级及其以上创新平台2个。

(三)涵养人才“蓄水池”,打造技术“助推器”。一是要梯度培育各类创新型人才。壮大领军型人才,支持领军型人才在重大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实施中挑大梁、当主角、带团队,形成更多有效的科技成果,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持科技人才申报“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最大程度挖掘科技人才潜力。二是加大人才政策投入。加大本级财政科技人才政策投入,完善政府政策引导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正向导向性作用。使高层次创新创业和管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切实加大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培育力度。三是营造良好人才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深入推进引智、引技、引资有机结合,加快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坚持以项目为导向,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力度,引导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带动和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提供“保姆”式的科技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四)构建生态“大协同”,打造发展“稳定器”。一是全面落实科技领域改革。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辅导服务,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激励政策。严格执行“放管服”改革规定,落实科技慧企政策“免申即享”。二是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高效对接科技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参加科技金融政策培训,适时组织银政企对接会,大力宣传天府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等各项金融政策。三是创新科学普及模式。定期举办科学技术普及主题活动,运用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月,开展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知识产权、消防安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以特色科普活动、优质科普服务、专题科普培训激发全社会崇尚科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