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旅游一直是人们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强健体魄的美好追求。国际公认,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休闲度假旅游比重加大,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特种旅游开始流行,让城里人“上山下乡”,身心融入自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随着旅游自主休闲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领域。
一、准确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
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全国年接待人数达4~5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收益。就我区而言,全区目前共有乡村旅游点233个,其中农家乐107家,居四区两县第一(其中,三星级农家乐3家,四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3家),有垂钓、采摘休闲点101个,观光休闲园林15个,农庄、乡村主题园10个。他们主要分布在凤凰乡、新民镇、团结镇、大山铺镇、和平乡、三多寨镇等近郊乡镇的主干道沿线,寺庙、景区景点沿线及周边区域。2011年,接待21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2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200人,间接从业人员6000余人。尽管如此,我区乡村旅游仍然存在景点散集聚度差,内容浅挖掘不深,配套差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二、深刻认识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
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市场为导向,是农业与旅游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拓展农业功能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引擎。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功能向供应、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能够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变成快乐高效农业,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带动农产品加工、服务、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延伸农业和农产品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实践证明,乡村旅游每实现1人就业,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5~7人就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7~10元的收入。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新举措。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城市群体参与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宁静的空间,感受淳朴的乡村文化,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农民从中耳濡目染,既会受到游客高品位精神追求的影响,又会把学文化、学技术当做自觉的行动,从业素质将得到有效提升。
(四)推动乡村文明进步的新思路。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餐饮、住宿、卫生、安全、接待服务水平和居民态度的关注,必然会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养成健康的、卫生的生活方式;促使乡村旅游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发展,强化行业规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的观念和习惯;也必将促使农民加强对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自觉接受民主意识的渗透,有力推进乡村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发展乡村旅游,是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有机结合、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是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城乡交流的需要,是愉悦城乡居民、构建美好和谐家园、提高幸福指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需要。发展乡村旅游,将极大地丰富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有力地推动统筹城乡发展。
三、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责任。2011年的中国·成都乡村旅游发展大会,所有成员都以《宣言》形式共同发出倡议: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政府要自觉承担起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责任。《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乡村旅游是一项富民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力开展以“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助农活动,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要。
(二)开展乡村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利用资源优势,分时段精心组织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第十三届梨花风筝节、第二届江姐红色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届川南肉牛文化旅游节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机关、企事业和广大中小学师生,聚焦大安,寻找2012年100个最佳风景拍摄点和最佳写作触角,开展优秀摄影、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发动市内外钓鱼爱好者或喜欢垂钓的游客,组织开展“农家乐园”休闲垂钓比赛。组织、动员广大游客和农家乐业主,开展“品味乡村生态美食”土菜厨艺活动,评选2012最受欢迎的农家乐、最受欢迎的招牌菜和金牌厨师。以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为切入点,开展新农村建设体验游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组织举办乡村旅游发展论坛。
(三)开辟乡村旅游绿道旅游线路。随着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的需求,为给游客提供深度的乡村游体验,特推出大安六条绿道旅游线路,以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要。生态古寨之旅:凤鸣生态园—大安寨—九安寨—青龙湖—三多寨;盐运之旅:吉成井—燊海井—大山铺—三多古寨—牛佛古镇;思想传薪之旅:江姐故居—邓萍故居—土柱村(著名演员陈戈的家乡);新村之旅:土柱村—江姐村—同春村—高庙村—永丰村—蔡家村—胡家村—青杠村;赏花之旅:凤鸣生态园海棠、桂花—江姐村梅花、海棠花、桃花、荷花—三多寨桃花、梨花;祈福之旅:大安街宏法寺—和平青莲寺、佛祖寺、大寺庙—凉高山观音阁—三多寨佛祖寺—牛佛观音阁—庙坝葛仙山、老观音。
(四)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围绕乡镇、村庄资源基础和市场需要,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点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元素,展示乡村特有的民间风貌,大力开展“三亲”休闲观光体验活动。一是“亲知”,让游客亲自了解农林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家庭变迁等。二是“亲行”,组织和引导游客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自做农家美食等体验活动。三是“亲情”,引导旅客成为家庭的一员,开展结对子、拉家常、滚铁环、踢毽子、下棋、丢沙包、跳房子等有趣的乡村娱乐活动。
(五)大力提升农家乐品质。在大力发展农家乐的基础上,以星级农家乐评定为载体,引导乡村与企业挂钩、乡村与政府部门挂钩,解决农家乐发展资金不足和品味提升乏力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发展观光、度假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上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条,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做强做大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农家乐,促进上档升级,提升品质。
(六)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管理形态。一是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结合新农村建设,成立区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组织开展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活动,引导旅行社介入乡村旅游,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线路,把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指导本区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开展。二是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为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满10户经营户的村探索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不满10户的联合相邻村落共同组成合作社,村委会派员作代表参与。采取股份制或乡村集体所有制、公司形式进行。乡村旅游合作社除享受农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外,主要负责统一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统一服务品牌,畅通服务信息,开展市场营销宣传,协调经营户与非经营户的利益分配,规范经营户管理。
大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必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给广大城乡居民带来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