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2年第7期>>调查与研究
马吃水区域城乡环境治理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09 14:26:27       作者:高洪       来源:凤凰乡

一、区域概况

马吃水作为自贡城市化发展先行区域之一,建成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约5万人,人流大、车流多、商气旺是其显著特征。

区位优势明显。马吃水建成区东与高新区、西与贡井区、南北与自流井区交界,属自贡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地带,距市区老城和新城中心车程均在10分钟以内。因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长期保持领先地位,10余年来先后建成的盐都花园、山水名苑、远大花园以及荣光苑、紫荆花都、塞纳河畔、龙玥润景等城市小区,加速了该区域城市化进程。

区域业态繁荣。马吃水区域主要业态为二、三产业,近年因城市建设逐步走上“退二进三”发展之路,建成区现在主要以三产业为主,形成包括川南建材市场及其配套加工业、川南干副食品批发市场、车业市场(含二手车市场)等专业市场业态,物流运输、汽车中介服务、汽车修理美容等配套服务行业,金融服务、医疗卫生、餐饮、娱乐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建成区内共有大小商家2000余户,仅盐都大道临街商家就达480余户。

交通枢纽凸显。马吃水作为连接自贡新老城区与贡井和荣县的主通道,交通枢纽作用日益明显。乐自路、省道S207横穿境内,盐都大道是汇西路、汇川路、西山路的西部出城主通道,加之省道S305、贡舒路、马舒路的路网效应,辖区车流量为大安道路车流量之首。从城乡环境治理来讲,同时面临“次次必检”、“途经顺检”、“路过暗访”的压力。

二、治理现状

该区域从开发建设开始其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由凤凰乡开发公司负责,2009年区政府将环境卫生推行市场化,纳入区财政预算由城管执法分局对外发包,辖区市容环境得到较好改善,但随着形势和要求变化,目前仍存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市政环卫基础设施滞后。宽达50米的盐都大道与马吃水立交桥昔日被大安人引以为豪,如今交通拥堵、路面旧损呈加剧态势。主干道和次干道人行路面坑凼遍布,排污管网老化严重;5万之众的区域仅有远达、山水名苑2个小型农贸市场,总容量仅100余个摊位,客观上导致荣光苑等以路为市自发菜市的多次集中整治难收成效;连接道马舒路、西山路破损严重,加之物流业繁荣以及过境车流如织更是加剧了扬尘横行;公厕、垃圾库、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市场化保障水平偏低。2009年以来,马吃水区域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推行,有力促进了该区域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来,由于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幅度较大,无机械化作业设施、人均清扫保洁面积设定过高(马吃水区域达12000/人,据调查:自流井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高新区为4000多平方米,贡井区为6000多平方米,大安其它城市区域为5000多平方米),加之环境治理标准提升,原有经费保障水平已不适应当前基本之需。

城乡交错环境加剧治理难度。马吃水区域自发形成的二手车市场,日均约300台次车辆停放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建材市场配套加工厂房无序分布,加工废旧料四处堆放;次干道区域内繁盛的物流业频现车辆占道、物品堆放凌乱,屡禁不止。“城中村”、“村中城”相互交织毗邻的环境也致使治理难点和盲点增多。

辖区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马吃水聚集的众多人口中,大量聚集着该片区农村原住居民和城市周边村民,城市开发迁徙进入的对象中,城市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群体为数甚重,总体上市民综合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参差不齐,加之传统陋习和不文明行为的改善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三、对策建议

理顺市政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尽快将马吃水区域市政设施建设、改造、维护纳入区城维费预算范畴;由区建设局牵头对该区域内的市政道路、城市排污管网、市政设施、绿化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力争早日实施一次综合“治疗”。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将农贸市场、广场、公厕等同步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深化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吸取第一轮市场化运作模式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一轮市场化运行的具体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按照市区标准将马吃水区域环境卫生治理经费纳入同一水平予以保障,提高承包准入资质,配备机械化作业设施,降低人均清扫保洁面积。

全面推行网格化无缝覆盖。结合辖区复杂业态错综分布和“城中村”、“村中城”相互交织的实际,合理划分责任范围,实施网格化管护,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实现无死角、无盲点。强化督查考核,健全对市场和小区物业、以及村社、劳务承包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奖惩。

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强化对《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契机,鼓励支持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环境治理。联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对城区临街商户 “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容貌、包设施) 责任书签订和过程管理。加强群众组织动员,加大辖区单位、企业、个人筹资力度,以公共义务的履行共促环境更好改善。